军地共育双拥花,满眼青山尽红色。
浙江省温州市作为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地、红十三军诞生地,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温州市军地始终把抓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推动地方支持部队、部队支援地方、全民同向拥军“三位一体”协同发力,让双拥之花在瓯越大地竞相绽放。前不久,该市第6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温州舰官兵开展义诊服务。
温州军分区举办军属联谊活动。
军为民:让美丽乡村“致富路”越走越宽
时逢周末,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村游人如织。
走进这座花园式村庄,一面雕刻着“军民共建文化示范村——海霞村”字样的红旗雕塑映入眼帘。目之所及,一排排石墙灰瓦的石厝高低错落。每栋民居的门楣上都镶嵌着红五星,院子前的木栅栏被漆成军绿色,既有浓浓的渔家风情,又有扑面而来的“军味”。
“每到节假日,我们的民宿就‘一房难求’,现在年营业收入接近40万元。”海霞村某民宿负责人吴黎青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五一”期间,村里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1.2%,她的民宿营业收入翻了一番。
曾几何时,这个地处东海之滨的小渔村因资源匮乏、人口流失,一度成为发展落后的“空心村”。
“区人武部结对帮扶海霞村后,如何助力他们走全面振兴之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洞头区人武部领导介绍,他们以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牵引,发挥“海霞”品牌效应,以村里保留的100多栋石厝为基础,修葺改造成包含红五星、革命标语、民兵战斗场景等红色元素的海霞主题民宿;以扩建改造海霞纪念馆为重点,开辟“军民联防”、“重走解放路”景观带;以乡村建设融合红色文化为特色,打造海霞文化发展中心、军事主题公园。如今,海霞村不仅成为了集旅游度假、国防教育、研学培训等于一体的特色村,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届最美村庄、军民共建文化示范村,去年又被表彰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几年,我们村里毛竹的销量提高了,红色旅游也办起来了,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提起家门口的变化,苍南县莒溪镇田寮村党支部书记林克飚说,“这都归功于温州军分区的帮助”。
田寮村历史悠久,村内古建筑体量大,拥有丰富的红色印记资源。2018年温州军分区与该村结对后,确立了以“环境美、产业美、治理美、生活美”为目标的帮扶思路,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塑形”与“铸魂”双管齐下,打造“山水之间·遇见桥莒(莒溪)”红色旅游示范带,使红色资源与自然景观、传统村落有效结合;依托“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建立研学基地,将红色旅游线路串联周边村庄,推动乡村产业与旅游经济互促共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目前,红色文旅已成为田寮村全面振兴“新引擎”。前两年,他们还积极盘活山区闲置荒地,引进帆布池溪鱼养殖项目,全新打造庭院式流动鱼池,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数万元。如今,田寮村不仅拥有“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等多张闪亮名片,还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村”、“网红村”。
海军温州舰官兵走进温州市籀园小学开展共建活动。
民为军:让崇军惠军“大联盟”越建越强
到市妇幼保健儿童医院就诊不仅无需预约、随到随检,还有专家团队提供优先问诊服务;到全市近百个餐饮门店住宿最低可享5折优惠、菜品6.8折优惠;在指定金融机构可享受小额贴息担保贷款优惠……近年来,一件件崇军惠军措施让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喜上眉梢”。
温情小事的背后是温州市“社会化拥军”的缩影。前几年,该市向社会各界发出“百镇千店齐拥军”的倡议,号召各县(市、区)的企业商户本着自觉自愿、专属专项的原则,为军人军属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优惠。截至目前,共1200余家企业商户成为双拥共建示范单位,涵盖教育、金融、医疗、购物、旅游等行业,优惠群体包括现役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等。同时,他们按照“一县一特色”在全市启动崇军服务示范带建设,共建成14条双拥示范街(路)、50余个双拥教育示范基地、5条双拥共建示范公交线路,形成了“百镇千店齐拥军”的良好格局。
位于瓯海区牛山广场的温州全球商品贸易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走进这座商城,“双拥共建示范单位”牌匾映入眼帘,商户门前悬挂的“拥军商户”标牌格外醒目,44家双拥共建商家根据自身特色为服务对象“私人订制”了不同的优惠政策。“来这里买东西,不仅享受到优惠,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尊崇。”“五一”假期,退役军人卢彦军仅花一半的钱就为家人购买了一款乳胶枕。
“我们每年都开展‘拥军优属送温暖’活动,让‘最可爱的人’感受最真诚的爱。”正在忙碌的商场负责人陈家盛说话间随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慰问活动登记册,记者看到,登记册上慰问对象姓名、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记得清清楚楚,慰问品既有米面油、棉衣棉被等生活用品,也有书籍类的“精神食粮”。
“这些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让军人军属倍感温暖,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他们以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衣食住行的各类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打造社会化多元化的拥军矩阵:瓯海区联合10所学校,建立“青优之家”志愿服务队,每年为退役军人服务近万人次;龙湾区永兴街道民乐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当地企业、慈善分会、社会事务办等单位创办“军嫂爱心食堂”,免费为辖区65岁以上退役军人提供爱心午餐……各种优待项目频频出台,融汇成了触手可感的“崇军温度”。
军与民:让共建共荣“同心曲”越奏越响
城与舰,因相同的名字紧密相连;军与民,因英雄的血脉鱼水情深。
去年,在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温州舰回到命名城市,这是温州舰入列19年来第一次回到“家乡”温州。
来参加“强城有我·舰回温州”舰艇开放日活动的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学生们,给温州舰官兵带来300余张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同学们对温州舰官兵的崇敬和祝福。“听说很多海军叔叔没有来过温州,所以我们特别选择了印有温州风景名胜的明信片,希望海军叔叔能从明信片上了解温州的美丽风光。”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摆好桌凳,为官兵进行义诊;当地双拥社工则支起炉灶,现场制作温州小吃,邀请官兵品尝……温州市各界通过各种形式向温州舰官兵表达问候。
见到家乡人,温州籍战士陈成敬便自然讲起了“家乡话”,与前来拥军的家乡人聊得笑逐颜开。品尝家乡人在码头煮的鱼丸,倾听久违的乡音,陈成敬觉得“心里暖暖的”。
温州舰在停靠温州期间,与温州市携手举办国防教育宣讲、舰艇开放参观、特色专业展示交流等“城舰共建、城舰共荣”系列活动,点燃了全城拥军热情。
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州医科大学师生代表再次登上“家乡舰”,一场“遇‘舰’书香、青春同行”读书交流会在舰上火热开展,这是温州舰携手共建单位温州医科大学开展“联教共育”的一个场景。
“学校与温州舰官兵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这次有机会受邀登上舰艇,对于双方而言是一次青春的相遇。”温州医科大学领导告诉记者,他们与温州舰始终保持着深厚密切的鱼水情谊,并建立了常态化互访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各种军地共建活动,打造了“共建共荣”的城舰品牌。
舰以城荣,城因舰威。在携手共建的新航程上,温州市始终把双拥创建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全市年度考核目标,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军地建立协调顺畅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领导干部过“军事日”等制度,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落地落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温州市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无偿划拨土地600余亩、为部队修建道路18条,帮助驻军部队解决训练、战备等方面实际困难400多件。驻温部队出动兵力22万人次、车辆9400台次参与地方应急抢险、防汛救灾等任务,共同奏响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新时代乐章。(本文图片由宋芳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