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甘肃省华池县南梁女子民兵连自成立以来,一茬茬的姑娘们十年如一日坚持宣讲红色故事,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南梁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记忆 ——

陇东高原的“播火者”

文 | 张建平

清明时节,陇东高原万物竞发,地处甘肃省华池县的南梁革命纪念馆迎来“研学热”。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一群英姿飒爽的宣讲队员穿梭其中,她们在纪念碑前教唱《跟上刘志丹上南梁》、在展陈室内讲述“王泰吉喋血疆场”的故事……这支宣讲队的姑娘们都来自南梁女子民兵连。

南梁星火耀陕甘。南梁位于甘肃省华池县东北部,这里的山川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祥传承,也经历了红色革命的生根发芽,特别是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就在这里创建。为了讲好南梁故事、弘扬南梁精神,2014年庆阳市军地以南梁革命纪念馆宣讲队为骨干编建了南梁女子民兵连。该女子民兵连组建10余年来,以讲述红色故事、宣扬南梁精神为己任,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奖”等10多项国家和省级表彰,其中多名女民兵还被评选为“全国红色故事优秀讲解员”。

“土地革命给了咱农民尊严!当时红军战士就是这样用木炭在苞谷叶上写宣传标语的……”在纪念馆内,笔者恰巧与一场面向小学师生展开的微型红色宣讲活动相遇,只见民兵连连长王倩楠正在讲述“南梁妇女支前队”的故事,孩子们听得认真、许多游客也驻足聆听。这场“双向奔赴”的讲述,让笔者理解了“传承”二字的分量。

红色南梁,激情荡漾。南梁精神作为一种革命传统,需要弘扬和传承。华池县人武部领导告诉笔者,这支以“90后”年轻人为骨干的女子民兵连的民兵,既能熟练评析《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烽火南梁》等红色革命书籍,又能运用红色故事全方位讲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赢得线上线下广泛点赞。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作为一支深耕在红色热土上的宣讲队,民兵连从建连之初就注重提升民兵自身素质,常态开展以“学党史、军史、南梁革命史”、“当资料员、讲解员、研究员”为主要内容的“学三史”、“当三员”练兵强能活动,同时还经常组织民兵深入偏远山区向亲历者和见证者了解情况、虚心求教,力求在讲述这部气壮山河的史诗时能有血有肉、更有“味道”。“我们的工作是为大家作讲解,但不能简单满足当‘复读机’。”面对采访,新入队的“00后”讲解员张涛涛坚定地说。

“红色故事宣讲也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据王倩楠介绍,该民兵连依托年轻人多、网络技术应用娴熟等优势,在网络平台推出了“在南梁的那些年”直播视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了解南梁故事,并成为红色教育的“传播者”。在此基础上,她们还大量引用陇东民间艺术元素,创造性地将“讲、唱、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讲解中,积极以文艺节目为载体演绎党史故事。笔者在现场注意到,有的民兵宣讲员在讲解中时不时开口唱上几句,动情处还穿插上一些表演动作,让人看了不禁拍手称好。

“宣讲任务永远排第一位,个人的困难再大也要克服。”这是采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民兵连荣誉室内,一张在泥泞中跋涉的身影被制成海报挂在墙上,下方写着:“胭脂会褪色,信仰永不凋零。”民兵连指导员邹瑜介绍,这是在一次现地演讲时突遇暴雨,女民兵不顾恶劣天气引导大家返回途中被游客拍到的照片……邹瑜在讲述时,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学习南梁精神,争当红色传人。”指导员邹瑜说,近年来,无论是理论宣讲还是军事训练,连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多名民兵先后立功受奖,南梁精神也从文字上真正落实到了每名女民兵的行动中。

夕阳西下,将陇东高原映照出一片红晕。顾不上休息的南梁女民兵们仍然宣讲得神采飞扬,哪怕只剩下一名参观人员,她们都努力以实际行动宣扬革命故事、传颂红色精神。(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南梁女子民兵连民兵为游客讲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历程。

南梁女子民兵连民兵结束当日讲解工作走出南梁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