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海、绿岛、金沙……南海边上,有个北回归线上的小岛——南澳岛。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上岛观光游览的游客逐渐增多,在熙攘的人群中常有一支女民兵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巡逻在海防线上——她们就是广东省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民兵巡逻队员。
南澳县女子民兵连前身是1958年组建的女民兵炮班,1964年被原广州军区授予“女神炮班”荣誉称号,1965年扩编成连。多年来,该民兵连的女民兵们像岛上的相思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这片热土,出色完成了守海护防、海岛建设、服务群众等任务,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巾帼豪情。该民兵连先后被广东省表彰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并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2023年又被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南澳县女子民兵连民兵正在巡逻执勤。(摄影/吴文华)
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哨位就是战位,守岛就是守国”
“海中间耸立着一座岛,岛上驻守着我的女炮连……”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20余名新老民兵齐聚一堂,开展“赓续传统、对话历史”学习教育活动。当女子民兵连连歌响起时,85岁高龄的老民兵蔡仕宜的思绪随着熟悉的旋律飘回到60多年前。
1958年12月,南澳县云澳镇荖园村12名渔家女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办民兵师”号召加入女民兵炮班,与驻岛部队携手共守海防边疆。“当时我们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年龄虽小、条件虽苦,但训练热情却十分高涨……”随着蔡仕宜的讲述,作为女子民兵连民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随之而生。
岁月不居、时光流转,女子民兵连的女民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哨位就是战位,守岛就是守国”的认识始终如一、基因永续传承。一人带一人、一代传一代,在该女子民兵连流传着很多母女和姐妹、姑嫂、妯娌并肩守国防的佳话。
“我们一家四代出了7个民兵。”现任女子民兵连连长林佳静向笔者骄傲地介绍,她的母亲在18岁时成了女子民兵连的第一代女民兵,她的外公、公公、婆婆、大姑过去都是民兵,她的丈夫也是南澳县的一名民兵干部、基层武装部部长,等女儿长大后也让她加入女子民兵连。七班民兵朱曼群和八班民兵黄秀丽是一对妯娌、也是一对军嫂,在民兵连两人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邱若冰和邱若灵是亲姐妹,在训练中两人都较着劲地争排头、当先进,互不服输、互相鼓劲……
典型是最有力的感召。每年12月5日是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连史教育日”,每到此时新老民兵都会齐聚荣誉室,忆连史、学连训、戴连徽、唱连歌。“00”后女民兵施培琪刚入队时,连续一周的海上集训让她打起了退堂鼓。看到意气消沉的施培琪,连队干部主动靠上去和她谈心并带她参观连队荣誉室。站在历史荣誉栏旁,听着连队的一段段故事、看着一张张历史照片,施培琪被老一辈民兵“以岛为家、以苦为荣”的事迹所感动,心中守岛护岛的热情被“点燃”。自此,再苦再累施培琪都咬着牙坚持训练,很快从“后进”变“先进”并成为了骨干。
在女子民兵连一代代民兵的影响带动下,如今“当民兵、守海防”已成为南澳县广大青年的价值追求,女子民兵连更像“磁石”一样吸引女青年们“归巢”——女民兵郑林泓是“海归”研究生,罗玉亭、邱若灵等大学一毕业就返乡当上了民兵……在连旗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接好老一代女民兵的枪、立起新时代女民兵的好样子。
让尚武精神融入血脉——
“民兵也是兵,武艺要练精”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60多年来,在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女民兵中一直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民兵也是兵,武艺要练精。”
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前身女民兵炮班组建之初,训练条件之艰苦超出想象。当时12名女民兵大多数时间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只能抓住休息时的点滴时间开展训练。现已79岁的“女神炮手”蔡婵丹回忆到,那时为了扛起几十斤重的迫击炮,她每天负重沿着曲折的山路跑步锻炼,鞋子烂了、脚起泡了也全然不顾。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她们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本领,成为守岛护岛的重要力量。
南澳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女民兵“不恋都市恋海岛,不爱红装爱武装”,始终把练就过硬本领作为首要任务紧抓不放。1964年初夏,女炮班的民兵在酷暑中与男民兵同台竞技并一举夺魁,最终荣获“女神炮班”称号,女民兵林耀希、林耀丹、蔡婵丹、林素金被授予“女神炮手”称号。
“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这是我们的使命。”当年的女民兵们操练的是步枪、迫击炮,如今装备的不只有常规枪械,还有计算机、无人机、摩托艇等。同时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援战保战需求,上级还在该民兵连组建了无人机侦察、海上救护等多支新质民兵分队,把不同专业、行业的女民兵融在一起建、捆在一起练,着力打造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新时代女子民兵连。
“高度300米,风速5级,开始侦察作业!”初夏时分,随着指挥员的指令,女子民兵连的无人机操作手操控无人机呼啸升空,时而悬停、时而俯冲、时而环绕,将南澳岛海岸线的清晰画面实时传输到监控屏幕上。女民兵娴熟的操作,受到了现场观摩演练军地领导的点赞叫好。
过硬的技能,源于平时刻苦训练。为了熟练掌握无人机操控技术,女子民兵连的民兵们从最基础的训练开始,邀请专家讲解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并一遍又一遍反复进行实操训练。她们在训练中将无人机侦察、快艇转运和远程救治等课目捆在一起练、融在一起训,摸索构建“海陆空立体救护体系”,将救援时间缩短了40%。“最难的是海上搜救训练。”女子民兵连指导员蔡玉冰介绍到,这个训练课目要克服阳光反射和海浪干扰,有时候眼睛都要看花了,但没有一个人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去年台风“格美”过境南澳岛,女子民兵连操作无人机连续作业发现并定位险情17处,在抗击台风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连队被汕头市颁授“平安汕头”奖牌。
在一次支援保障任务中,女子民兵连走公路、穿密林、过山涧逐一开展急行军和强行军课目训练,并临机接收导调情况,展开防空隐蔽、目标防卫等多种实战课目训练。女民兵们在高强度、高标准的训练中长途奔袭100多公里,即使很多人脚起泡、手划伤也没有一人掉队,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过硬的军事素质。
刻苦训练换来丰硕成果。在去年汕头警备区举行的比武中,南澳县女子民兵连勇夺无人机侦察和医疗救护两个课目的第一名,并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从2019年至今,南澳县女子民兵连已有60余人次被表彰为“精武民兵”,成为了东南海防前哨的一张闪亮名片。
让绿色青春绽放海疆——
“恰似岛上相思树,愿把根扎进这片泥土”
相思树是南澳岛的主要树种之一,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42%。女民兵邱若冰说,“我们恰似岛上相思树,愿把根扎进这片泥土。”
近年来,女民兵们积极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建设海岛活动,在南澳岛筑起了临海“绿色屏障”。每逢山林火险高危期,女民兵们还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协助应急管理部门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南澳县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等,2020年该民兵连也被南澳县评为“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集体”。
南澳县拥有46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海蓝、滩净、湾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海岸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和“4A级旅游区”。今年“五一”黄金周,南澳岛每天进岛车辆超1万台、接待游客30余万名。女子民兵连不仅护山护林、也积极护海护滩。在青澳湾沙滩上,女民兵们设立的“志愿服务站”格外醒目,她们不仅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宣讲海洋生态保护知识,还开展国防知识宣传、应急救援服务等。翻开民兵连的执勤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她们每次巡逻发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妥善处置的各种险情。如今在南澳岛,“有困难,找民兵”已然成为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共识。
近年来,南澳县女子民兵连还积极投身当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之中,联动助推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困难农户,带头发展海藻养殖、茶叶种植、民宿旅游等5个产业项目。除此之外,她们还主动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禁毒和反邪教、反偷渡、反走私等工作;积极参加海岸巡逻、节日执勤、赛事安保、防汛防风等“平安南澳”创建行动,参与敬老、助残、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了活跃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一线的“生力军”、“先锋队”。
从十余名渔家姑娘到如今百名新时代民兵,从木棍当枪到无人机翱翔蓝天,60多年来,南澳县女子民兵连的女民兵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金色名片”越擦越亮,在祖国东南前哨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