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进攻赊旗镇、血染王六庄、挺进桐柏山区,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在激烈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盛夏时节,河南省舞阳县孟寨镇下澧河村红九军纪念广场人群熙攘,“李文普民兵连”的民兵们正在为游客讲解红九军的战斗故事,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聆听。
1944年5月,侵华日军进攻河南,舞阳沦陷。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舞阳热血儿女挺身而出,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
一位烈士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该县积极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并以其中5位事迹突出、代表性强的烈士名字命名了5支民兵分队:太尉镇林庄村民兵连以抗战时期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烈士的名字命名为“沈东平民兵连”,北舞渡镇黄庄村民兵连以从事革命工作的教师李文普烈士的名字命名为“李文普民兵连”,姜店乡董南村民兵连以遭受敌人严刑拷打而不泄露党组织秘密的董仲衡烈士的名字命名为“董仲衡民兵连”,保和乡魏庄村民兵连以地下工作者效信趁烈士的名字命名为“效信趁民兵连”,马村乡范堂村民兵连以积极为解放军提供情报的范同银烈士的名字命名为“范同银民兵连”。
“以烈士之名命名民兵分队,就是要用英烈精神激励后人,让红色基因在民兵队伍中代代相传。”该县人武部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联合当地宣传、退役军人等部门成立军地联合工作组深入挖掘整理辖区革命英烈事迹,并将其编印成册作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同时,广泛开展“学英雄、传精神、当标兵”教育活动,引导民兵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站排头、当先锋,着力锻造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过硬民兵队伍。
去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舞阳大地,保和乡大路李村因地势低洼出现河水倒灌,数十户村民急需转移。面对灾情,“效信趁民兵连”民兵主动请缨,跳入齐腰深的水中背老人、抱幼童,争分夺秒往返救援。当洪水退去后,他们又迅速勘察地形、清淤疏浚、扫除垃圾……群众纷纷称赞道:“在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将士的身影……”
军事理论、单兵战术、卫生救护……前不久,该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军事技能比武,全县各乡镇(街道)的14支民兵队伍齐聚比武场展开激烈角逐。最终,以烈士命名的5支民兵分队包揽了总分前5名中的4个名次,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热议。“沈东平民兵连”连长吕爱民自豪地说:“传承烈士精神就是要甘于吃苦训练、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创先争优!”
与此同时,该县人武部还积极组织这5支民兵分队参与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乡村振兴等工作,一幕幕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的场景在舞阳县各地不断涌现:“董仲衡民兵连”连续多年开展助农增产活动,协助群众在农忙时节抢种抢收,有效帮助困难家庭增产增收;“沈东平民兵连”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定期组织民兵走村入寨义务维修家电、农机等,及时解决村民身边“烦心事”;“李文普民兵连”常态化组织民兵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并在节假日期间主动到红色教育场所开展义务讲解,持续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如今,在舞阳这片红色土地上时常看到这5支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民兵分队行走在乡镇村屯之间,活跃在应战应急、乡村振兴等各条战线,他们高举的旗帜让烈士精神深深烙印在群众心中。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沈东平民兵连”组织民兵进行单兵战术训练。
“李文普民兵连”组织民兵到驻地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