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悬停未爆弹上方实时回传现场画面,机器狗抵近未爆弹周边展开扫描侦测……前不久,西藏拉萨警备区组织新质民兵分队在辖区某工业园内执行排爆任务,在一工地施工现场发现的一枚上世纪60年代遗留的哑弹被精准排除,在场的军地领导和群众对民兵娴熟的技能纷纷拍手称赞。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新理念推动新发展。近年来,拉萨警备区紧贴民兵队伍建设实际和担负使命任务特点,坚持在“编兵”中优化力量结构、在“练兵”中提升素质本领、在“用兵”中发挥功能作用,积极破资源禀赋之弱、造创新发展之势,探索走开了具有高原特质、边疆特色的民兵战斗力建设新路子。
拉萨市组织民兵骑兵分队在纳木湖周边巡逻执勤。(摄影/刘家乐)
在“编兵”中优化力量结构——
因需而建、为战抓建
“未来边境地区发生战事,民兵分队能不能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5年前边境地区的一次对峙事件,深深触动了拉萨警备区党委一班人的“备战神经”。怎样才能把民兵队伍抓得更富成色、建得更有质效,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现实课题。
“新兴领域蕴含着巨大国防动员潜力,是民兵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战斗力建设新的增长极。”该警备区领导介绍,拉萨市军地在民兵队伍建设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民兵新质力量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既着眼长远谋、又立足当前抓,联合制订民兵建设发展计划,细化力量构建、备战训练等5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推动民兵力量结构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关键“一子落”,建设“满盘活”。该警备区结合辖区实际深挖新兴领域潜力,对接任务需求编组民兵新质力量,先后组建了“雪鹰”空中巡逻队、“雪鸽”极地通信队、“雪狼”极限攀登队、“雪狐”高山快反队、“雪獒”高原抗击队等5支民兵专业分队,由此,拉开了他们加强民兵战斗力建设多要素融合、立体式推进的大幕。
真建才能真转型,真抓才会真升级。该警备区针对高原地区的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先后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编兵企业挂牌成立基层武装部,配备专武干部和工作人员,推动新兴领域武装工作机构实体化运行;注重把握各县(区)新兴领域资源“高度集聚、梯次扩散”特点,以行业系统为单位统建统编民兵队伍,并按照潜力分布将任务分解至各县(区),走开区域联编、集中统编路子;积极探索“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编组模式,发挥气象水文、无人侦察、防化救援等资源优势成建制编建民兵分队,建成多支民兵骑兵巡逻分队和民兵巡护分队,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据了解,该市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挖潜力、调结构、优布局,目前民兵新质力量占比已达33.6%,民兵队伍建设实现了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拉萨市民兵无人机分队利用机器狗进行侦察搜索训练。(摄影/赵超超)
拉萨市民兵无人机分队开展侦查搜索训练。(摄影/赵超超)
在“练兵”中提升素质本领——
科学施训、从严组训
“发现敌无人机,摧毁!”海拔4380米的雪域高原,某高寒山地演训场内沙尘滚滚,随着指挥员发射指令的下达,一枚某新型防空导弹破膛而出直奔目标,无人机瞬间在空中爆炸、应声而落。前不久,拉萨市某民兵导弹分队实弹实射,既开创了高海拔地域实射该型导弹的先河,更检验了民兵分队在高寒缺氧条件下的实战水平。
“在历时一个月的挂钩联训中,与轮战驻训部队官兵一起学技能、练战术、研战法,不仅感受到真实的枪炮声、硝烟味,更体会到身上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该民兵导弹分队主射手列谢在参加导弹实射后感慨道。
加强民兵战斗力建设,编组是基础、严训是关键。该警备区领导告诉笔者,他们着眼拉萨市民兵新质力量大多依托企业编建的实际,注重统筹好企业生产和民兵训练的关系,结合编兵企业生产的阶段性特点因时施策、灵活组训。企业生产旺季时,坚持把基础训练融入生产任务,突出基础理论“必需化”学习、专业技术“核心化”操作、战术素养“融入化”培养,划片分组、指定专人抓好岗位自训;企业生产淡季时,重点抓好民兵基地轮训,通过系统设计、精细管理和资源整合,针对性开展专攻精练,从严落实岗位协同训练;现役部队驻训演习期间,积极协调民兵新质力量参训参演,及时对接现役部队展开嵌入式跟训、融入式联训、对抗式强训,全面提升民兵专业分队实战本领。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该警备区聚焦实战大抓民兵训练,积极对接军队科研院所,量身定制契合民兵任务实际的“特色兵棋”,嵌入无人机作战战法训法等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兵棋推演和相关课题研练;着眼打造集优高效、快速灵活的指挥体系,建成西藏首家市级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引接公安天网系统、气象水文预警等进入指挥中枢,完善“横向联、纵向通、专项精”的指挥链路;按照“统筹建、便于用”的思路,以市本级为中心,以8县(区)为点位,建成“1+4”模式的民兵训练基地体系,年平均使用天数约300天,有效发挥了民兵训练基地战斗力“孵化器”的作用。
仗要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近年来,该警备区紧贴作战任务、紧盯作战对手,把握“真、难、严、实”的标准要求,通过战训深度耦合不断提高民兵战斗力。去年,该警备区多人被军委国防动员部和西藏军区评为民兵军事训练优秀“四会”教练员,并有2支民兵专业分队在参加上级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用兵”中发挥功能作用——
常态使用、急时管用
前不久,某部组织训练过境拉萨市。该警备区接到上级指令后立即行动、精准动员,协调驻地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管控,同时组织民兵公路护路分队、民兵运输投送分队、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迅速前出过境地域,在5个乡镇封控3条主要干道,并做好群众工作、协助收拢圈养牲畜,比预定时间提前20余小时完成疏散管控任务。
“能够快速、精准、提前完成任务,既离不开对民兵队伍的常态抓建,也离不开军地上下贯通的联建机制。”该警备区领导告诉笔者,他们不断完善党政军警民联动机制,推动民兵建设纳入地方党委议事日程,明确军地各方的职责清单;定期组织联合演练,在紧贴实战的高原环境下创新民兵力量运用模式,依据不同任务推行“模块化组训”,形成军地联合指挥、多域同步、立体协同的用兵模式;走开激励保障办法,发挥荣誉奖励、经济补偿的杠杆调节作用,将企业编兵实绩纳入荣誉表彰体系,同时出台税费减免、贷款优惠等惠企政策,有效激发了各界支持民兵工作和民兵参训参演的积极性主动性。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民兵的身影。近年来,该警备区每年出动民兵10万余人次担负“藏博会”、拉萨“雪顿节”和纳木措“开湖日”等活动的安保任务,常态执行藏历新年等重要时段的执勤行动,工作实践中既锤炼了民兵遂行任务能力、又展现了高原民兵良好形象。
今年年初,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拉萨市民兵“雪狐”高山快反队、民兵高原制供氧分队第一时间赶赴震区,运送制氧设备、应急食品、棉衣帐篷等救灾物资,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民兵“雪狐”高山快反队刚从震区一线返回,随即又投入到墨竹工卡县的山火救援之中,战缺氧、斗严寒、控火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铮铮誓言。
“民兵也是‘兵’。广大民兵不仅要给思想穿上‘军装’,更要不断‘武装’本领,在高寒地区主动作为、在高原边疆奋勇争先,更好发挥守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作用。”拉萨市领导介绍,他们将坚决扛起党管武装政治责任,统筹抓好经济建设与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努力在高原边疆打造出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过硬民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