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万里山河,护万家灯火!”连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抓住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增多的时机,依托辖区景点设置征兵宣传站点,组织人员用汉语和布依语、苗语等多种语言宣讲征兵政策,“旅游+征兵”新路径使一个个热门景区掀起了征兵热潮。
黔西南州聚居着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布依族、苗族人口占比超40%。居住于高山河谷的少数民族青年能吃苦、肯奉献深受部队欢迎,但因语言沟通、情感交流不畅等原因征集时面临着不少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黔西南州及时制订出台征兵宣传措施,坚持从打造专业化宣传队伍抓起、从落细精准化动员模式改起、从营造常态化浓厚氛围做起,让征兵宣传“走新”更“走心”。
近年来,黔西南州构建起以州县两级征兵办公室、乡镇(街道)武装部、村(社区)“两委”为架构的三级征兵宣传责任体系,并以基层专武干部为骨干,统筹整合社区民警、驻村干部、网格员、军人军属和离退休干部等多方力量,打造“州县乡村组户”六级贯通的网格化宣传矩阵,实现了力量下沉、责任到人、覆盖到底。同时,黔西南州各级征兵办公室还组建了由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师和基干民兵构成的 60支专业双语宣讲队,统一制作布依语、苗语等双语音视频和卡片宣传资料,分组分片走进少数民族群众之中开展征兵宣传,让“好男儿当兵去”的理念传遍黔山苗寨。
前不久,册亨县坡妹镇依托黔西南州建设的“适龄青年数据库”锁定12名具备无人机操作特长的返乡大学生,随即该镇武装部部长带队入户进行“一对一”宣传发动,最终有8人报名应征。“适龄青年数据库”是黔西南州依托教育和人社部门建立的数据平台,可以对全州高中以上学历适龄青年的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对比和综合分析,让州、县两级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精准掌握适龄青年信息并与之建立联系,确保征兵宣传发动能够更加精准高效。
“现在当兵的政策好,我支持孩子参军。”“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这么光荣的事坚决支持。”……7月上旬,兴仁市东湖街道新房子村的布依族大学毕业生王安礼家中,一场“家庭议事会”正热热闹闹地进行,在征兵宣传“亲友团”的鼓励下王安礼毅然决定报名应征。
问题堵点在哪里,工作的突破口就放在哪里。黔西南州征兵办公室人员在调研中发现,2024年以来参加役前教育的应征青年中超九成在“应征意愿”栏中均注有“需征求家人意见”的内容。对此,该州创新建立起了“乡镇(街道)征兵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退役老兵”的征兵宣传“亲友团”,积极发动与应征青年家庭关系密切的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做好预征对象的思想工作,组织返乡的优秀退役军人向适龄青年及家人分享军旅生活、退役安置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派基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一对一”解读入伍优待、学籍保留、就业创业等政策,帮助他们算好“政治账”和“成长账”,在情理交融中让适龄青年消除忧思疑虑、坚定应征决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到征兵季,黔西南州都会组织州、县、镇(乡)三级同步开展“迎老兵、送新兵”系列活动,常态化邀请参战老兵及优秀现役和退役军人代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作宣讲,用鲜活事例感召更多适龄青年应征。同时,他们还将征兵宣传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在各类学校建立“国旗班”并定期组织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知识竞答,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国爱军的种子;落实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的走访慰问、伤残特困补助等暖心工程,推动退役安置、技能培训、就业扶持等政策落实……一系列硬核举措的实施,让全州“崇军尚武、参军光荣”的氛围愈加浓厚。
“征兵宣传有温度,应征报名才有热度。”近年来,黔西南州还主动对接“网生代”青年的认知习惯、接受方式和生活理念,做到青年群体在哪里征兵宣传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积极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平台渠道,通过制作推广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让征兵宣传更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该州征兵办公室领导介绍,截至目前,全州适龄青年报名人数显著提升,应征报名的少数民族青年数量更是同比增长5%,携笔从戎、建功军营已成为广大适龄青年的青春选择。
望谟县征兵工作人员在当地热门景点开展征兵宣传工作。(摄影/孟广胜)
贞丰县征兵宣传员进村入户开展征兵宣传活动。(摄影/陈 姗)
兴仁市征兵工作人员到适龄青年家中进行精准动员发动。(摄影/黄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