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淬火加钢拔节生长

—— 山东省军地探索运用动态培训模式抓建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纪实

文 | 刘海波 王君峰 程 浩

“辖区兵员征集和分布信息可通过饼状图清晰呈现,民兵档案动态显示民兵训练具体指标……”前不久,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武装部部长龙绍许应邀为该区民兵干部作智慧动员系统操作辅导,专业的讲解、娴熟的示范赢得了参训人员点赞。

面对好评,龙绍许感叹道:“从刚上任时的迷茫无措,到如今开展工作驾轻就熟,这得益于山东省军地常态开展的基层专武干部动态培训。”据了解,去年龙绍许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山东省军区评选为“最美专武干部”。

在齐鲁大地,像龙绍许这样通过参加动态培训“跑步”进入“战位”的基层专武干部,如今已从个例扩展为普遍现象。2023年以来,山东省军地探索建立基层专武干部“期班式”动态培训机制,坚持按季度分期培训、按类别分班组训、按大纲全员普训,推开“三级联动、训考连贯、军地联评”组训施训模式,助力新任基层专武干部尽快适应岗位、更好履职尽责。截至目前,该省动态培训已举办10余期,先后培训基层专武干部1000余人次,为推动基层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山东省军区组织“四会”教练员为参训的基层专武干部讲解轻武器分解结合要点。(摄影/刘继璐)

山东省军区组织基层专武干部开展带作战背景的实战化训练。(摄影/刘继璐)

山东省军区组织基层专武干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摄影/刘继璐)

聚合力、抓统筹——

应训尽训形成常态

“全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基层专武干部具有服役或武装工作经历比例达到92%,7名基层武装部部长年内获提拔使用……”今年年初,在山东省泰安市武装工作会议上,该市2024年基层武装工作建设的“成绩单”让与会人员倍感欣喜。谈及变化,泰安军分区机关干部张强深有感触地说:“以往受人员调整频繁、兼职过多等因素影响,人员训不齐、内容训不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基层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如今,这些问题随着山东省军地的合力抓建迎刃而解。”

“问题发生在基层,根子却在领导机关。”山东省军区某局领导介绍,过去因为军地统筹不够,岗前培训往往是军事部门唱“独角戏”,而基层专武干部的提拔使用又由地方党政部门决定,从而致使部分基层专武干部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专武精武意识有所弱化。

“专武干部不专武、不精武的问题不解决,基层武装工作就驶不上快车道。”2022年下半年,该省军区党委就这一问题和“期班式”动态培训计划向省委、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与省委组织部进行反复研究沟通,最终该省军地研究成立了由省军区领导任组长、省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从省级层面统筹抓实基层专武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年年初,培训领导小组拟制下发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组训方式、奖惩办法等,为基层专武干部培训构建起了“四梁八柱”。

凝聚合力,攥指成拳。针对在全省范围内基层专武干部覆盖面大、人员处于动态调整之中的实际,今年该省依托军地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新任基层武装部部长调配动态报备制度,每季度由各市委组织部和军分区(警备区)机关相关部门联合审核上报参训名册,做到了任职实时报备、人员应训尽训。

去年初,熊文清任烟台市蓬莱区紫荆山街道武装部部长后不久便接到参训通知,对此街道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与熊文清交接工作,让他心无旁骛参加培训。“这要放在以前可不敢想,上边抓得紧、下边不放人,撇下手头工作脱产参训,真是少有的事。”熊文清说,“军地齐抓共管,让基层专武干部有更多时间钻研武装工作、有更多精力管武兴武。”

“省级层面真抓真管,我们也借势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的意见及‘十条措施’,从结构调整、队伍储备、教育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泰安军分区领导介绍,截至今年5月,该市乡镇(街道)武装部部长已有95%以上的人员参加了全省的动态培训,其军事理论、业务工作、指挥技能得到普遍提升,推动了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军区结合集训抓好基层专武干部作风纪律养成。(摄影/邵   翊)

山东省军区分批组织基层专武干部集训。(摄影/左天宇)

把方向、立导向——

因需施教踩实落点

理工类大学毕业生专业匹配率低、防汛装备维护不规范、退役军人数据更新滞后……翻开参训学员郑昊的参训笔记,首页贴着的“问题清单”格外显眼。2024年初,郑昊被任命为齐河县宴北街道人民武装部部长,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难题一度成为困扰这名“新武装”的“挠头事”。

“基层武装工作的‘挠头事’就是培训课程设置的‘发力点’”。该省军地在筹划动态培训时,明确要求参训人员在参训前要对辖区兵要地志和武装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底,及时梳理基层武装建设情况特别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据此,培训班针对问题短板设置专题、调整课程、开展研讨,让大家带着工作参训、盯着问题攻关。

“专武干部撰写的兵要地志,涵盖辖区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等情况,调研报告包括民兵整组、兵员征集、退役军人服务等内容,既有情况汇总、意见建议,也有问题剖析、解决对策。”负责培训的该省军区机关参谋刘备指着厚厚的几摞材料说,通过参训前专题调研让基层专武干部既提前进入了情况,又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做到了一举两得。

在培训中,该省军区构建了三级联动的授课矩阵,每一期培训课程都针对参训人员实际“量身定做”。在落实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参训人员能力短板,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军队院校、省军区系统各行业领域领导、业务骨干及地方纪委监委、应急管理、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从军事技能、业务工作、组织指挥等方面展开政策解读和操作培训,在精准滴灌中提升培训质效。

在今年4月份的培训中,如何组织指挥民兵参加应急行动,是许多新任基层武装部长在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对此,该省军区安排经验丰富的人武部领导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业务骨干进行授课,通过组织观看教学视频、开展防汛抗洪和森林灭火等应急行动训练,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的组织指挥能力。

“高校武装工作怎么干,国防教育怎么搞、优质兵员怎么征……这些问题,都在培训中找到了答案。”今年5月份,刚参加完培训的青岛大学人民武装部部长王春感慨道:带着问题来、拎着方法回。培训结束后,她立即奔赴工作岗位,利用2个月时间创建了以“党建引领+教育引导+职业引航”为内容的武装工作模式,搭建起“全程储备、重点培养、梯次征集”的一站式兵员选培链路,较好解决了人员潜力不精准、征集需求不匹配等现实问题。

求深化、促转化——

融入工作创新实践

“过去在企业编组民兵基本是有啥编啥,专业不对口大有人在。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都是按产业链精准匹配,做到了人岗相适,专业对口率得到极大提升。”济宁市某企业武装部部长马辉指着生产车间的民兵公示栏介绍:红色工牌代表民兵特种焊接分队、蓝色工牌标识民兵数控维修分队、黄色工牌注明民兵电力应急分队。谈起这个“技能矩阵法”,马辉颇感自豪地介绍,这是他在参加培训时通过“齐鲁专武小讲堂”获得的灵感并在回来后结合工作实际创新设置的,现在该企业的高级技师已全部纳入民兵专业岗位库。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参训热情。该省动态培训摒弃“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式施教模式,结合培训课程和工作实践设立“齐鲁专武小讲堂”,突出参训人员主体地位,通过增强互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使参训人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创新采用“场景沉浸融合训练模式”让学员从台下走到台上,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培训质效。通过“课堂+现场”立体式教学,让培训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转化的无缝衔接。

过去杂乱堆放的装备器材,如今通过芯片定位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装备器材完好率从67%跃升至98%;过去手动登记的民兵档案,如今变成电子数据库,实现查阅档案从“翻箱倒柜”到“一点即阅”……枣庄市市中区龙山路街道武装部部长刘兵主导研发的民兵装备库房智慧监控系统,使民兵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并被枣庄军分区推广,他个人也被评为“市中先锋——最美公务员”。谈及这一系列变化,刘兵不无感慨地说:“动态培训期间组织的现地观摩不仅让自己开阔了眼界,也找到了创新开展武装工作的‘钥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每一期培训中,山东省军区都会组织参训人员赴当地先进基层武装部观摩学习,期间还会邀请优秀专武干部和民兵教练员等登台授课教学、分享工作经验。在近期开展的培训中,他们组织参训人员集中观摩了部分高校军事兴趣类社团的兵棋推演、卫生救护、军体拳等课目演示,并实地参观了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军士规范化建设成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装部部长刘伟坦言:“过去对如何抓好高校武装工作仅停留在纸面上,这次集训通过现地观摩让我看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

从“淬火”到“砺剑”,如今,山东省军地以“三级联训”为引擎,推动基层武装工作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转”的深刻转型,一支懂武装、精业务、善创新的基层专武干部队伍正在不断成长壮大,已成为推动全省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