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的一家药业公司,我们见到了老兵裴树清。办公室墙上,一张“探望退役军人计划表”赫然在目,各色彩笔标注的时间、地点、慰问品清单与联络人信息条理分明、一目了然。细数着行程安排,裴树清脸上交织着疲倦与兴奋。
今年64岁的裴树清出生在山东济宁这片红色沃土,自幼听着八路军英勇作战的红色故事长大,参军报国的念头深植心间。1979年,他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在部队光荣入党并多次立功受奖。退役后,裴树清凭借军人的果敢与拼搏精神创办企业并将其发展为行业标杆,但他始终不忘军人本色与社会责任,倾心尽力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在当地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退役军人范友军在服役期间因执行任务负伤。退役返乡后,他接连遭遇失业下岗、家人患病住院等问题,不堪重负的他只好到建筑工地干起了临时工。一次,裴树清听公司同事提及所属工地临时工里有位退役伤残军人后,当即驱车赶到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在搅拌机轰鸣的角落里,他看见浑身溅满水泥砂浆的范友军正单腿跪在地上绑扎钢筋。裴树清快步上前,紧紧握住范友军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眼含热泪说:“兄弟,我来晚了!家里的困难我们一起扛……”几天后,范友军不仅捧着崭新的劳动合同走上了新岗位,同时还分到了一套公司员工公寓。搬家那天,范友军抚摸着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窗户,感动得泣不成声。
公司员工小刘的母亲是久卧病床的“植物人”、父亲是失业在家的退役军人。裴树清实地了解情况后,安排公司员工为其租下一套便于担架进出的房子,并为其父亲补缴了原单位拖欠的26万元社保费。当小刘手里捏着社保费缴费凭证时,眼眶泛红哽咽道:“您交的不仅是社保费,更是我妈的‘续命钱’啊!”
退役军人和军属群体庞大、情况复杂,裴树清逐渐认识到仅凭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更多人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裴树清在所属企业作出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和军嫂、拿出一定比例为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及家属预留安置岗位、按月为退役军人员工发放补贴的承诺和举措的基础上,联合当地多家企业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尽最大可能为退役军人和军属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裴树清创办的企业已累计安置退役军人及军属500余人。
“作为一名老兵,我心中始终有一个绿色情结,愿做军人的坚强后盾。”从军营到商场,从国企职工到民营企业家,裴树清始终初心如磐、本色未改,倾心尽力关心关爱军人军属、全心全意服务强军事业,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并获得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本文图片由周 波摄)
裴树清在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