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奋斗是时代不变的主题,奋斗是军人最美的姿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国防动员系统4位英模人物以“奋斗者说”的形式讲述他们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以期激励广大官兵和民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敬业奉献,以奋斗姿态践行强军使命、建功国动事业,奋力谱写新时代国动人的精彩华章。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八一勋章”获得者 韦昌进
人物小传:韦昌进,江苏溧水人,1965年11月出生,现为海南省军区政委。1985年7月,他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身负重伤,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战场归来,他在历任岗位上都作出了突出成绩。1991年被表彰为“全国自强模范”,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2017年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我是一个从战火中走来的普通老兵,从小就喜欢观看《英雄儿女》、《洪湖赤卫队》等这些红色电影,那时经常会跟小伙伴们扮演电影中各种英雄人物,也正是在一个个鲜活故事的影响下,便有了参军的梦想、当兵上战场的志向。1983年冬天,18岁的我如愿穿上绿军装,踏入了向往多年的火热军营。
新兵连的训练是异常艰苦的,但我从未退缩。射击、投弹、战术训练……每一项我都拼尽全力。我始终相信,军人就是要在最苦最累的地方磨砺自己。1985年,部队接到赴边境作战的命令。为了争取上战场的机会,我每天负重几十公斤训练,风雨不歇,用行动证明对祖国的忠诚。出征前,我写下血书:“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军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我必须挺身而出!
1985年7月19日,那是我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天。天还没有大亮,我们坚守的6号哨位遭到敌军疯狂进攻,听着数不清的炮弹在洞外爆炸,炮火把山头犁了一遍又一遍,硝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突然,一发炮弹在我身边爆炸,弹片直接打穿了我的左眼。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摸,摸到的是一团血肉模糊的肉团——我的左眼球被炸出来了。
疼吗?说实话,当时根本感觉不到疼。因为更危急的是,敌人已经嚎叫着冲了上来!我一把扯下急救包,胡乱缠住伤口,抓起沾满鲜血的电台话筒:“指挥部!敌人太多,请求炮火覆盖!坐标就是我的位置!”
指挥部犹豫了:“可是你还在阵地上!”我几乎是用尽最后的力气吼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那一刻,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比炮声还要响亮。当我们的炮火呼啸而来时,我蜷缩在弹坑里,感受着大地的震颤。这不是绝望的等待,而是一名战士最坚定的选择——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当战友们从废墟中把我救出来时,我身上还嵌着数块弹片。医生告诉我,能活下来是个奇迹。但我知道,真正的奇迹是我的那些战友们——他们用身体滚雷、用胸膛堵枪眼,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这些年,我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炮火纷飞的山头。每次醒来,我都告诉自己:活着,就要好好工作、不懈奋斗!现在,我戴着义眼奋斗在岗位上,就是要用这残缺的身躯告诉所有人:中国军人的血性永远不会改变!
战友们,我今年已经快满60岁了,左眼的伤每到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但这份疼痛时刻提醒着我:仰望那些用生命捍卫和平的身影时,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军人的价值不在于胸前挂多少勋章,而在于能否守住脚下的阵地,和平从来不是乞求来的,是靠实力打出来的!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祖国需要时敢于挺身而出的你我他;伟大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由无数个“让我来”的瞬间累积而成!(整理:徐东东)
韦昌进深入基层调研武装工作。
韦昌进参观海南省军区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