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守岛就是守国”

“守岛就是守国”

● “时代楷模”  王仕花

人物小传:王仕花,江苏灌云人,1961年11月出生,现为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1986年,她随丈夫王继才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2014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咸涩的海风拂过面颊,浪花轻拍着岸礁,苦楝树沉甸甸的果实缀满枝头。“八一”前夕,我再次回到开山岛,坐在丈夫王继才的铜像旁,向他絮叨着岛上的新变化。思绪随着潮声起伏,飘回到39年前的那个夏天。

1986年7月,老王瞒着我接下了守岛任务。这座距陆地12海里的弹丸小岛是扼守黄海前哨的战略要地,当时岛上只有嶙峋乱石和蛇虫出没的破旧营房,没有淡水、没有用电、没有航班。不久后,当看到又黑又瘦大变了样的老王时,我咬牙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登岛与他共同守护。从此,“夫妻哨”成了我们共同的名字。

上岛后的第一课是“向自然讨生活”,喝水靠接雨水、舀石缝渗出的微泉;照明靠煤油灯,夜里海风穿透破窗,灯苗在日志本上投下晃动的影子——那里记录着每一艘经过的船、每一次重要的海情。在岛上守岛,最庄严的时刻莫过于清晨升旗。刚开始,没有旗杆,我们就砍根毛竹代替;没有基座,我们就用碎石一块块垒成。32年间,累计有200多面国旗被风雨撕破,破了我们就换新的。“岛再小,也是国土!国旗飘起来,岛才有颜色!”老王的话烙在我心里,成了风雨无阻的信仰。

20世纪90年代,不法分子盯上了这片“三不管”海域。有人甩出成捆现金要求行“方便”,被我们拒绝后竟抡起棍棒威胁,但我们并没有被吓倒,先后9次报告涉嫌走私偷渡线索,协助破获6起案件。

在岛上工作生活,还要面对恶劣天气的“肆虐”。一次巡逻时,巨浪将老王卷下礁石,我靠着一根背包绳,拼死将他拽上岸。从此这绳子不仅拴住了我们两人,更将我们与岛屿的命运紧紧系牢。最揪心的是儿子出生那天,狂风锁海,无人接生。老王把剪刀烤红颤抖着剪断脐带,孩子的啼哭刺破风雨,我们为他取名“志国”:拆开是“士心为国”,盼他永怀报国志。在岛上坚守32个春秋,我们仅回家过了5个春节。

2018年7月27日,老王倒在了巡岛台阶上。9天后,我向县人武部递交申请:“老王的承诺就是我的承诺,我要接着守!”如今我担任哨所名誉所长,在岛上的时间少了,更多的是奔走于大江南北讲述守岛故事,希望爱国奉献的精神像岛上的苦楝树种子一样播撒到祖国每一个角落。前不久,我被海军鄂州舰聘为“荣誉政治教员”并向他们讲述32年的守岛经历。临别之际,海天之间,白鸥长鸣,官兵们在码头向我挥手作别,一位海军战士大声告诉我,守岛就是守国,他们要带着开山岛精神勇闯深海大洋。

这两年,来自南京的学生移走岛上几株苦楝的嫩枝,在他们校园的山坡上立起了一片“开山岛精神林”;更有几颗苦楝种子被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带入太空,在星河间遨游。那天看着电视新闻,我的泪水一下子模糊了视线。老王啊,你看到了吗?你的守岛精神,你的苦楝树不仅扎进了海岛岩缝里、苦楝籽还撒向了广阔的星辰大海!

(整理:李弘非、朱  发)

王仕花被海军鄂州舰聘为“荣誉政治教员”。(摄影/周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