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铿锵玫瑰,阔步走在新征程上

—— 民兵方队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纪实

文 | 王衍国 刘德超

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岁月的指针,指向2025年9月3日。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尽展人民军队时代风采。

军乐声声,战旗猎猎,步履铿锵!由女民兵组成的民兵方队身着戎装、手持钢枪,以排山倒海般气势走过天安门。此次参阅是民兵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她们也是此次阅兵中唯一一支全部由女队员组成的方队。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广大民兵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习主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纵览世界风云,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强调“我们有完备的国防动员系统,有人民战争这个重要法宝,可以迅速动员起来”,并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战略部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实现转型重塑、提质升级、加速发展,构建起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相统一的现代民兵力量体系,新时代中国民兵从庞大走向强大、从精干走向精锐。

今天,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民兵正迈着雄壮步伐,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古老的长安街上,受阅女民兵队员代表着全国广大民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昂扬奋进的风貌、一往无前的气势,光荣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民兵的新形象好样子。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民兵方队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摄影/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

祖国的召唤,就是我们的选择

“同志们好!”、“主席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9月3日上午,伴随着雄壮的军乐声,习主席在阅兵联合指挥部总指挥陪同下检阅受阅部队。列阵长安街,女民兵英姿飒爽、精神振奋,高亢嘹亮的声音响彻云霄。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聚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风展红旗如画,峥嵘岁月如歌。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广大民兵不仅在敌后战场与日军进行周旋、开展规模空前的人民游击战争,还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提供了人力支持、物资供应和勤务保障,配合主力部队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人民战争的不朽篇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次阅兵安排民兵方队参阅,是对民兵在抗战中所作贡献的纪念和铭记。

铭记昨天的抗战历程,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今天的使命任务。国防动员系统深感这次受阅是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最好检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工作、部署任务,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和伴随保障,按照“最高标准、最好状态、最佳效果”的要求全力推进受阅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心中信念坚如磐,脚下步伐稳如山。这次受阅的女民兵,有的是奋战在厂矿企业的精英白领,有的是徜徉于文山书海的大学生,有的是奉献三尺讲台的辛勤“园丁”,有的是忙碌在医院中的“白衣天使”,还有的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她们,响应祖国召唤而来,穿上戎装、握上钢枪,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如铿锵玫瑰般绽放在阅兵场上。

方阵如山,步履铿锵。民兵方队在此次阅兵盛典上的精彩展示,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批“90后”、“00后”的女青年们勇于担当历史重任,骨子里焕发出炽热的爱党爱国情怀,令人欣慰,令人敬佩。

树高千尺,枝叶连根。从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到此次阅兵民兵方队中的一员,内蒙古姑娘陈琪说,在26岁的年纪响应祖国召唤,以民兵身份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值得自己铭记一生,“当走过天安门的时候,第一次感觉我的心跳和祖国的脉搏同频共振”。

战旗映衬花更艳,巾帼玫瑰别样红。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新时代“花木兰”们以坚毅自信的目光、从容不迫的步伐向党和人民庄严宣誓: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

民兵方队接受检阅。(摄影/新华社记者 周荻潇)

民兵方队组织部分队员进行排面合练。(摄影/宋 伟)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鲜红的颜色,就是我们的底色

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受阅民兵在天安门前手握钢枪、自信豪迈,在金水桥畔步履铿锵、气势如虹,抗战的歌声回荡在首都上空,胜利的豪情洋溢在亿万军民胸间。

传递先辈接力棒,开启历史新航程。此次民兵方队的女民兵们来自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了抗战时期党领导的各个主要抗日根据地。她们中有的从陕甘宁根据地的黄土高坡走来、浸染着“红旗漫卷西风”的革命星火,有的从晋察冀根据地的太行烽烟中走来、激荡着“但使龙城飞将在”的爱国豪情,有的从冀鲁豫根据地的黄河岸边走来、淬炼着“黄沙百战穿金甲”的铁血忠魂,有的从东北抗联战斗的深山密林走来、澎湃着“誓教山河换新颜”的雄心壮志,见证着中华民族走过的战火硝烟、赓续着中国民兵的红色血脉。

红色沃土滋养红色灵魂,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受阅民兵队员在红色热土出生、听着革命故事长大,先天自带的一抹“中国红”,是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已成为全体民兵队员自觉践行的铮铮誓言。

民兵队员黄伊蕊作为陕西省富平县当地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员,先后为数十万群众讲解抗战故事;民兵队员杨晓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担任宣讲工作,曾百余次完成重要讲解任务;民兵队员王惠安担任浙江省温岭市雷公山女子民兵哨所哨长,被浙江省军区表彰为“练兵备战先进个人”,所在哨所被浙江省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们主动上台和其他队员分享红色故事,用伟大抗战精神点燃民兵队员心中的“火苗”。

记者翻看民兵方队政治工作方案看到,方队组建伊始就第一时间建立完善党团组织,科学制订方队临时党委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措施和议事决策规则,并紧跟工作进程及时开展议训议管议教;大力强化政治引领,利用干部骨干领学、视频广播助学、读书看报促学等方式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跟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做新时代好民兵”专题教育和党史军史等经常性教育,集中组织“忠诚·责任·担当”、“血性·拼搏·奋斗”群众性大讨论以及“我的连队·我的故事”讲述活动,举办“使命·青春”主题诗歌朗诵会,有效激发了参阅民兵高昂的训练热情和动力,为圆满完成受阅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民兵方队组织队员进行正步训练。(摄影/宋 伟)

民兵方队组织“我的连队·我的故事”交流活动。(摄影/宋 伟)

“以最昂扬姿态走过天安门”——

更好的样子,就是我们的目标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北京长安街上,天安门东西华表间距96米。阅兵当天,民兵方队踏着军乐的节奏,按照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的标准步幅,正步行进128步,分毫不差落在礼毕线上,排面整齐划一、方队浑然一体、受阅一气呵成,以最昂扬姿态走过天安门,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盛誉。

千雕万琢终成器、千锤百炼始得金。为了这短短的96米,民兵方队每一名队员在训练场上都走过了数千公里,汗水浸透了衣背,脚掌磨出了老茧。阅兵虽然结束,那脚踏着祖国大地的有力节拍依然回响在人们心中。

“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民兵方队队员来自四面八方、成分多样,要把这支队伍淬炼成整齐划一、英姿飒爽的受阅方阵,需要树立更高的标准、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他们针对队员编组构成多元、基础差异较大的实际,贯穿体系联训、灵活组训、分步施训的方法,确保训练平稳起步、有序展开、高效落实。

——坚持精准调控。针对人员组成实际确定训练内容和重点,坚持无关内容不训、核心内容全训、重点内容强训、多个内容联训,确保训练聚焦“靶心”;组织教学骨干会商研究,立起后墙、倒排工期,科学制订阶段和月、周、日训练计划,内容精确到每个小时,提升训练“精准度”;按照先静态后动态、先分解后连贯、先单个后整体的步骤组织递进式训练,逐个动作标准固化、逐个内容累进叠加、逐个训练阶段落实,根据进度动态调整训练进程,做到练一项成一项、一步一动往前走。

——坚持专长任教。充分发挥教练员“酵母”作用,组织教练组集智攻关、常态研训,带动培养更多教学骨干;以曾参加过阅兵的民兵队员为基础增补教学骨干,遴选确定一批排面教练员和小教员,组成互助小组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升训练针对性;实施分类组训,区分有痼癖动作人员和零基础人员组建训练小组,用最优教练员训练零基础人员、用最佳小教员帮带有痼癖动作人员,实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坚持灵活施训。新课目展开前组织示范讲解,训练进行中遴选标兵展示标准动作,让全体队员学习参照、固强补弱;授课时用通俗语言讲解动作,用生动口诀归纳要点,及时分享训练心得,让参训队员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运用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实时捕捉单兵、单排面的训练姿态,对采集的视频进行汇总编辑、逐帧回放和统计分析,帮助教练员精准定位分析问题并一人一案调整训练计划,让组训施教更加灵活高效。

——坚持动态激励。探索推开以“情绪感染、互帮互助、超越自我、勇争第一”为主要内容的训练方法,常态做好大家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工作;积极营造浓厚氛围,“一次受阅,一生光荣;一人受阅,全家光荣”等标语口号在训练场、生活区随处可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阶段性组织评比表彰,每月评选“训练之星”、评定“排面标兵”;适时开展“小鼓动、小教育、小比赛、小观摩、小评比”活动,在训练场叫响了“民兵也是兵、刻苦练精兵”的口号。

“后方无忧、安心参训受阅”——

倾情地投入,就是我们的姿态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61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看了女民兵训练的照片后,即兴题写了这首七言绝句。64年后的新时代民兵,向世人展示了特有的飒爽英姿。

与以往阅兵不同的是,此次民兵统一身着蛙服、佩戴专用服饰、手持新型自动步枪。记者了解到,民兵方队的受阅服装是在军地各级的充分论证下研究确定的,重在体现“兵”的属性、“战”的元素,在阅兵场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民兵的风采风貌。

兵马未动,保障先行。在训练期间,民兵方队注重抓好管理保障的前瞻谋划和顶层设计,依据政策法规研究制订有关管理规定,明确管理权责、审批流程和标准要求;拟制食品、医疗等方面应急预案,规范监测预警、处置措施和方法程序;制订后装保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和供应渠道,在防范廉政风险的同时又确保了保障质效。

后方无忧,前方才能安心参训受阅。受领推荐受阅人员任务后,相关省军区(警备区)广泛发动、紧前推进,各级领导坚持挂图作业、靠前指挥,确保了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针对民兵队员在参训受阅期间遇到的工作、学习以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各省军区(警备区)主动协调有关单位及时予以解决,为圆满完成受阅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受阅民兵队员来自各行各业,身份多元、经历多样、思想基础差异较大,不少人员在长时间的严格训练管理中容易产生一些不适应甚至是抵触心理。为此,民兵方队把心理疏导工作贯穿全程,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心理测试,邀请心理医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一对一心理疏导,配备心理咨询师对压力较大的队员跟进做好工作。同时,他们还广泛开展“清风润阅·真情为兵”活动,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队员需求、为队员排忧解难,让大家始终心存阳光、胸有激情参训受阅。

餐桌连着演训场。在集训中,民兵方队根据每日训练强度的变化动态调整菜品花样和数量,注重在高强度训练日增加高能量密度,并搭配足量优质蛋白质帮助队员恢复体力;在训练量较轻或休息日则适度控制主食总量,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比例,真正让“卡路里”服务战斗力。

盛世盛典,启迪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结束后,受阅民兵征衣不解再出发,满载荣誉和使命返回所在岗位、战位、哨位,犹如点点星火融入强军兴武的滚滚洪流,朝着新时代强军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