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铿锵玫瑰,逐梦绽放。9月3日这天,受阅女民兵身着戎装、手持钢枪,英姿飒爽、步履铿锵,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民兵的新形象好样子。本刊记者在民兵方队参训受阅期间对她们进行了深入采访,现以人物小传形式报道几名不同类型人员新风新貌,以飨读者。
“率队走过天安门,我无比自豪”
文︳曾唐开 本刊记者 贾二兵
李依潼,民兵方队领队,1990年出生,河北保定人,现为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坡仓乡乡长、民兵营营长。
“地道战嗨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训练间隙,民兵方队领队李依潼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哼唱着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歌。出生在地道战主要发生地的她从小就喜欢这首革命歌曲,而每当这个熟悉的旋律响起,李依潼全身就充满了能量。
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保定市冉庄村民兵利用地道配合八路军、武工队对敌作战157次、毙伤敌军2100余人。李依潼是听着这些红色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下一颗爱党爱国的种子悄然在她心底生根发芽。今年得知可以作为民兵代表参加阅兵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就报了名。对她来说,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选择,而是作为冉庄儿女必须扛起的责任。
而真正走上阅兵训练场,一切并不那么轻松。刚到集训队,李依潼发现身边队员有的是退伍仪仗兵、有的是二次受阅人员,还有一部分是19、20岁的年轻民兵,而自己没有服役经历、队列基础弱,加之年龄比较大,训练起来十分吃力。刚开始的几次考核,李依潼的成绩都不靠前。“作为冉庄红色血脉的传承者,怎样才能克服困难迎头赶上?”李依潼一遍遍问自己。
当年日军装备精良,还使用了炮弹、毒气弹,而冉庄民兵手中的武器是土枪、土炮、土雷,还有的村民拿着大刀和弹弓上阵。他们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打击敌人,让敌人“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学习先辈事迹,李依潼豁然开朗:虽然遇到的困难不一样,但克服困难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先辈以智慧抗强敌,自己要用更多的付出来弥补差距!
“正步要求出腿带风,砸地成坑。”为了尽快达到标准,李依潼经常绑着沙袋练习原地踢腿,别人休息时她经常给自己“开小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她慢慢练就“硬功”,从零基础到“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最终顺利通过多次严格考核并成为民兵方队领队。
李依潼现在工作地易县也是一片红色热土。1941年9月,日伪军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部队主力和数万名群众安全转移,边撤边打将敌人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他们打光了所有弹药、扔光了身边所有石头后,砸毁自己的武器纵身跳崖……
2013年,李依潼通过“四级联考”,成为河北省易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听着地道战的故事长大,工作后又来到红色热土易县,一个个英雄人物早已成为了自己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和人民群众在地道战中表现出的无畏无惧,李依潼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这份崇敬,更化作她主动加入民兵队伍、守护百姓安危的行动自觉。
2023年7月30日晚,受强降雨影响,易县坡仓乡9个行政村断水断电断网,陷入“失联”险境。危急关头,李依潼像当年掩护群众的八路军战士一样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转移老弱病幼受困群众的重任。当身陷绝望悲观情绪的人们看到身着民兵标识的李依潼时,大家心中顿时充满了希望。
多年来,李依潼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始终冲在前、干在先。而作为站在第一、走在排头的民兵方队领队,她更是自觉当标杆、做表率。别人做100个仰卧起坐,她做200个;练端腿,别人端5分钟,她要多加5分钟;踢正步,每天训练结束后,她还要自己加练1小时……除了练好队列,李依潼还是整个方队的“大脑”,队伍的行进节奏、什么时候该下达口令,都要她来把控。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她形成了肌肉记忆,以至于同一宿舍的队员们经常听到她在睡梦中还在下口令。谈起这次参加天安门受阅,作为一个已经35岁的人,李依潼的目光格外坚定:“能代表中国民兵率队走过天安门,我无比自豪!”
“向右——看——”9月3日上午,民兵方队在李依潼嘹亮的口令声中向受阅区走去。女民兵们个个精神抖擞,踢腿、摆头、敬礼,动作整齐划一,时间分秒不差。128步,无数次训练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此刻尽情绽放,铿锵有力的步伐成为她们人生中最响亮的音符。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李依潼(前排左二)正在参加民兵方队训练。
李依潼(前排左一)参加民兵方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