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霜,民兵方队教练员,1998年出生,江苏徐州人,现为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阳里街道派出所民警、民兵分队民兵。
七八月份的北京将“暑气”二字演绎到了极致,空气是粘稠的、沉甸甸的,吸进肺里仿佛带着重量。训练场上,教练员崔霜一会儿跟着队列小跑、一会儿爬上梯子看整体、一会儿又站在队列前示范动作细节,不一会儿汗珠子就从她每个毛孔里钻出来,衣服瞬间便贴在了身上。
2016年,崔霜从上千名应征女兵中突围,成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一员。5年军旅生涯,她参加过国庆70周年阅兵和世界军人运动会护旗、“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礼兵等多项重大任务,是一名妥妥的“仪仗老兵”。
收到民兵方队教练员集训的通知时,她没有丝毫犹豫。虽然不能再次正步走过天安门,但用她自己的话说:“红花也需绿叶衬,我甘愿做幕后英雄。”
然而,当好民兵方队教练员的难度超乎她的想象。民兵方队队员来自不同省份,她们学历较高、身份多元、经历多样,加之亦兵亦民的身份属性,赋予了她们鲜明的时代印记。而到了训练场上,她们有的是二次受阅,有的是退役多年的士兵,还有的则是刚加入民兵队伍、军事训练零基础的“小白”,短时间内让一个排面的队员做到“整齐划一”绝非易事。
面对挑战,崔霜没有退缩,而是将全部心血倾注到训练当中。“教练员都是‘大力士’和‘金嗓子’。”崔霜笑着说道,每一名教练员都要能扛得起梯子、抬得起镜子,每天都要喊口令上千次、走路几万步。一天训练下来,她嗓子喊哑了、腿像灌了铅,累得不想说一句话。崔霜的这份执着和敬业深深感染着队员们,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训练热情,不仅正课时间从严从难抓动作,休息时还在一起研究方法、交流体会。而为了更科学、高效地提升训练成绩,她充分利用方队配备的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实时捕捉单兵、单排面的训练姿态,并对采集的视频进行截取编辑、逐帧回放和统计分析,精准定位每一个细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崔霜带领大家为每名队员进行“会诊”,有针对性制订“一人一案”的训练计划,从而大大提升了训练质效,她个人也多次被民兵方队评为优秀教练员。
阅兵场上的表情与神态,不仅是纪律的体现、更是精气神的展示,必须把每个人的表情都练成“无声的宣誓”、凝聚成队伍的“第二面旗帜”。为了让队员练出自信和威严的表情,她围绕眼神穿透力、整体震撼力进行示范讲解。“眉峰微扬不是皱眉,要的是英气不是怒气”、“嘴角微微上扬,是自信不是傻笑、是坚韧不是僵硬”……崔霜采取正误对比、镜像纠正等方法组织队员反复练习,一次次重复、一点点校正。在她的努力下,队员们眉宇间的英气多了、眼神中的火焰有了、唇角处的坚毅更明显了。
“不仅有‘样子’,更要有‘里子’!”崔霜告诉记者,静态表情只是基础,动态的神采才是灵魂。训练中,她要求队员目光聚焦于一点,苦练“风吹不动、沙打不眨”的定力。训练间隙,她见缝插针组织了不少形式多样的辅助训练,并配合开展了“忆革命传统、讲红色故事、砺战斗作风”等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民兵方队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年龄差距较大,大多没有接触过如此高标准的队列训练,对身体上、心理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教练员,不仅要训练场上严格要求,还要“掌握好火候带队伍”。成绩不理想时,崔霜会给队员们鼓励:“打起精神来!我们抬头看的将是长安街!再来一遍!”排面行进中,崔霜看见队员因紧张而身体不协调时,她就会放缓语气:“咱们看看今天谁走得最稳?谁的精气神最足?”“好!姑娘们真棒!”刚柔并济的方法,让女队员们铆足干劲,全力展现昂扬向上的风貌。成绩上来后,崔霜又会适时地给大家“降降温”,告诫队员们头脑要保持清醒,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终极目标是顺利走过天安门。
这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鞭策相统一的带兵方法,如同春风化雨般让队员们的心气更齐了、劲头更足了。大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训练,而是积极主动地想要练好,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
阅兵现场,嘹亮的口令划破长空,英姿飒爽的民兵方队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96米,从东华表到西华表1分零6秒、128步正步——这近乎完美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崔霜和队友们无数的心血和满满的骄傲。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崔霜组织受阅民兵进行步法变换训练。
崔霜组织受阅民兵进行排面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