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百团大战——举世瞩目的战略性进攻

文 | 田定宇 姜文钊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940年,日本乘德国军队在欧洲迅速推进、英法等国无暇东顾之机加强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攻,在华北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巩固其占领地区。

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20日起,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第129师等向日军侵占的华北主要交通干线及据点展开全面攻击,打响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声势浩大的交通总破袭战。战役发起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参战热情空前高涨,先后投入兵力达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不少地方游击队和民兵也积极参加作战,故后来被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共分为三个阶段。从8月20日至9月10日为战役第一阶段,任务是破坏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夺占沿线日军据点、打击前来“扫荡”的日军。参战部队充分发动群众,计划周密,行动迅速。各主力部队、游击队、民兵灵活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和攻坚战,对路轨、车站、桥梁、隧道、通信设施等全面破击,重点是正太铁路。在我军各部的猛烈攻势下,山西阳泉制高点狮脑山和“晋冀门户”娘子关等要点要隘接连被攻克,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陷入瘫痪,日军控制的井陉煤矿也被严重破坏,停产达半年之久。

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战役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在继续破坏交通线的同时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参战的我军各部奋勇出击,连续攻克多处日伪军据点,并在广大抗日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平毁了大量封锁沟、墙,沉重打击了伪政权组织,使很多被分割的根据地重新连成一片。

从10月6日到翌年1月24日为战役第三阶段,中心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大规模报复“扫荡”。从10月初起,日军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参战部队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持灵活多变的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坚决消灭来犯之敌,最终迫敌撤退,收复被侵占的全部城镇,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

被日军称为“挖心战”的百团大战,将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烧成灰烬,迟滞了其“南进”的步伐。此战让全世界听见了中华民族面对侵略永不屈服的怒吼,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不仅如此,这场大捷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田定宇、姜文钊整理)

“百团大战光耀千秋”浮雕。(摄影/周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