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队某旅连长何龙:在血火考验中将自己淬炼成了“传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贾秀琰责任编辑:杨红
2020-09-08 08:09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后退”,只有永远“向前”

保障基地所在地是个被称为“炽热沸腾的锅”的地方。连队需要尽可能快地适应高温、沙尘,还有能见度极差的恶劣环境。他们刚抵达不久,就组织全员全装徒步拉练和装甲装备野外训练。行军距离为15公里,行军路线在无人区的火山岩荒漠带。这里地形复杂、气温高、光照强。吉布提和北京有5小时时差,大家还没有完全适应,经常处于疲惫状态。何龙带着队员们挑战极限,边行军边演练,甚至还顶着高温戴着防毒面具,模拟穿越毒区,锤炼团队在火山岩荒漠地区艰苦条件下执行任务的能力。

在某项演习中,何龙带领侦察破袭小队,乘2艘橡皮艇,担负先遣侦察、引导打击、重要目标破袭等任务,演习全程安全顺利。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以使命任务为牵引,着力提升部队遂行海外任务能力的一次重要实践。驻防以来,何龙带领官兵构设防御工事、搭建岗点防御设施、营造岗点战斗氛围,打造出成体系的基地“瞭望所”和“桥头堡”。

在进驻基地后的首次实弹射击中,连队狙击手集体“水土不服”,成绩落差特别大。尤其是中远距离狙击,在高风速、强沙尘条件下,某高精度狙击步枪的枪支性能已接近极限,狙击手们的心理、身体和技能承受着巨大考验。何龙马上意识到,强劲的风沙、干燥高辐射的环境、超过6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这些都会对狙击步枪射击修正量带来影响。他和几名连队骨干一起研究“某高精度狙击步枪在热带荒漠环境下实弹射击”这一新课题。他们一起查资料,向国内优秀狙击教员请教,利用测风仪、测距仪认真总结记录每次实弹射击的环境参数,再结合射弹散布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在热带荒漠环境下进行狙击射击的实用经验。

在何龙的带领下,狙击手们逐渐克服了难题,射击成绩逐渐回升,出色完成了在高风速、强沙尘恶劣天候下的非整距离狙击、俯仰角狙击、快速狙击等训练科目。在沙漠作战与生存技能训练阶段,何龙带着队员们对热带荒漠气候条件下单兵单装配载、野战生存、伪装防护等科目进行研究和试训。他们根据训练量和天候情况,严格控制饮用水摄入量,实时记录饮用水消耗量、身心状态等数据,既提高官兵耐渴能力,又为上级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最让何龙难以忘怀的是沙尘暴来临时,他和队员们非但不进入室内躲避,反而在营区内与沙尘暴来了场零距离亲密接触。天昏地暗,平地卷起的漫天沙幕如发疯的钢铁巨人怒吼着向他们袭来。何龙感到难以呼吸,整个人被压伏在地上,但他还是挣扎着站起。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后退”,只有永远“向前”。这次训练检验了人员和武器装备的适应能力,队员们在热带荒漠条件下作战生存能力显著提升。

何龙在训练上对队员们特别严格,跟着何龙训练的队员,虽然很苦,但也练得扎实。何龙从来不想以领导身份对待自己的队员,他希望队员们能在集体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那年,何龙母亲去世,教导员帮他订了机票,队友们把身上所有现金都掏出来给他当路费,教导员还动员全队官兵给他捐款,帮他家渡过难关。这是他一辈子都会铭记和感恩的事情,如今的他也希望自己能以同样的真诚和友爱对待和影响自己的队员。训练之余,何龙会带着大家踢足球、打篮球、打台球、唱歌、打牌,给他们安排充足的文化娱乐活动。战友们之间的情谊越发深厚,亲密无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