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航天发射场到远望号测量船,走近载人航天事业幕后英雄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凌硕 等 责任编辑:杨红
2021-10-28 10:17:52

中国空间站,我们共同见证

载人航天,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领域。在世界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建造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是一个国家载人航天能力成熟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曾几何时,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大门,并未向中国敞开,我们走上了自主研制建造空间站的道路。

虽然晚了一步,但我们的步伐更快、更稳。2011年9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起点”。短短10年间,密集发射任务接踵而来:天宫二号、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和核心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加速进入“空间站时间”。

中国航天的追梦故事,正在书写越来越精彩的篇章。梦想有多远,中国航天人的步伐就有多稳健。从大山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留下了科技人员艰苦奋斗的足迹,洒下了科技人员不懈拼搏的汗水。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征程,他们是建造空间站的目击者、记录者、奠基人。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群幕后英雄,感受他们与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精彩人生。

——编 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郑永煌——

精密部署助力神舟腾飞

金秋十月,弱水河畔再次迎来中国航天历史性的一刻——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即将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起航,这将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

此时此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郑永煌内心充满自豪。荣耀背后,凝聚着郑永煌和团队成员的智慧和汗水——组织参试人员进行系统训练,优化调整预案、进行演练论证,对整个发射场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和故障诊断,对测发指挥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今年是中国航天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年里有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今年也是郑永煌30年航天生涯中最充实忙碌的一年。从1993年开始参加载人航天发射场的设计论证,到如今参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郑永煌亲眼见证中国载人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戈壁滩,是追梦的起点——

郑永煌最初的岗位是火箭氧化剂加注操作手。火箭推进剂操作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事故。这让郑永煌把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标准意识时刻贯穿到每一次任务中。

“每一份文书他都要一遍一遍地过,反复地修改和完善,确保拿出最好的报告和最好的方案。”提起郑永煌的专业“强迫症”,高级工程师纪容林印象深刻。

今年6月,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大漠腾飞。作为总师的郑永煌全程参与质量把关。

惯组是火箭控制系统的敏感器件,负责给火箭提供加速度,如果该器件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任务准备前期,惯组系统发生小故障。郑永煌当即拍板:“把有故障的惯组拆下来,安装上备份惯组,并送回北京归零。”

排除故障后,郑永煌还是不放心,又做了一次复查。结果一切正常,火箭状态良好,他们这才把产品转运到发射区,保证神舟十二号顺利发射。

“载人航天无小事,必须确保火箭、飞船不带任何问题上天。”在加注机器人的测试过程中,有人主张用水代替燃料,模拟黄烟雾对视觉定位系统的影响。郑永煌坚决不同意:“必须用燃料测试,模拟不到位、不彻底,拿到的数据绝对是不可靠的。”

郑永煌和团队成员集智攻关,实现3次技术升级,成功获取真实可靠的测试数据。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郑永煌又准备开展新的科研攻关。“后续我国还要开展深空探测等任务,我们要持续发力,为中国梦、航天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郑永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