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拥军船”

【人物名片】刘仰明,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一级上士,荣立三等功2次。
“仰明,船拐个弯就到,螺旋桨缠上渔网了,你过来看看啊!”“泰叔,放心吧,我在码头候着您!”刘仰明放下电话,急忙奔向码头。
不远处的海面上,周身涂着蓝色船漆的小木船随着海浪起伏,向着苏山岛缓缓驶来,船舷上用红漆刷着的“拥军船”三个字渐渐清晰起来。
船靠上码头,泰叔尝试着调整船身,但渔网越缠越紧。此时,身着潜水服的刘仰明,把一端绑在船身的长绳系在腰间,潜水镜后的眼睛露出笑意:“泰叔,您休息一会儿,交给我吧!”
刘仰明深深吸了一口气,跃入海中。很快,他的手指便触摸到螺旋桨叶片上缠着的渔网。他颈肩用力顶着船底,左手扯住渔网,右手挥动刀具。
码头波浪起伏,泰叔焦急地叩响船舷,可水下没有回应。在下水后接近两分钟时,刘仰明踢动双脚,浮出水面。他一手扒着船舷,一手高高举起割断的渔网,大口喘着气:“泰叔,启动发动机试试。”
一阵先慢后快的发动机轰鸣声响起,螺旋桨运转正常。“抓紧我的手!”刘仰明用力攥紧泰叔粗糙的手,攀上船舷。
就在攥住泰叔手的瞬间,他恍惚记起15年前,自己就是拉着泰叔的手跃上“拥军船”的。
乘坐“拥军船”上岛,是连队迎接新兵的传统仪式。“抓紧我的手!”码头上,泰叔对着胸戴大红花的刘仰明伸出温暖的大手。他迟疑着,伸手握住,跨过脚下的浪涌,坐进船舱的小板凳上。
小岛远离大陆,抬头望天,低头看海,刚上岛的刘仰明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那段时间,刘仰明掰着指头期盼着,就盼着码头上响起短促的喇叭声,那意味着泰叔送来了家信。
刘仰明收到第一封家信时,泰叔搂着他的肩,笑着安慰道:“新兵都会想家,有什么心事也可以跟泰叔讲。”如父亲一般的关爱,让刘仰明眼泪直打转。
追溯“拥军船”的历史,还要从1960年3月说起。当时,山东荣成人和镇院夼村两位村民出海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附近海域迷航。就在二人体力快要耗尽时,岛上巡逻的战士听见呼救声,便站在岛崖边使劲敲着锣鼓为之指引航向,渔船因此成功脱险。
一次援救,牵起一段情谊。从那时起,院夼村“拥军船”就开始义务为驻岛部队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用62年的坚守,开辟了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
刘仰明上岛时,是“拥军船”航行的第45年,泰叔是第5任船长。因为入伍前学过汽车驾驶和维修,刘仰明在连队很快成为技术能手。每当“拥军船”出了故障,泰叔都找他来修。渐渐地,刘仰明自告奋勇地当上“拥军船”船副。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院夼村又配置了一艘白色交通艇作为“拥军船”,渔民王行国担任第6任“拥军船”船长。如今,两艘“拥军船”共同“服役”,为驻苏山岛官兵带来更多便利。去年“拥军船”船长集体获评第三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泰叔和王行国作为船长代表上台领奖,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刘仰明也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