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101岁老红军侯克:人生的底色是忠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钰 吴霁融 责任编辑:杨红
2022-11-23 10:36:40

101岁老红军侯克——

人生的底色是忠诚

■解放军报记者 王 钰 通讯员 吴霁融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里,一条来自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中共豫东特委纪念馆的视频,让101岁老红军侯克兴奋不已。视频中,印有侯克照片和履历资料的展板陈列在展厅内,静静等候参观者的到来。

艾岗乡,是侯克的家乡。这位老红军80余年的革命生涯,从这里起步。

展板上短短数行文字,勾勒出老红军侯克学生时代投身革命、戎马一生矢志报国的奋斗历程。

岁月沧桑,侯克关于往事的许多记忆,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光。入党、从军,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那份“简约”履历上的一个个时光印记告诉世人:在历史的重要节点,这位共产主义战士跟随红旗矢志不移,一步步留下坚定的足印。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宏大叙事与勇士的奋斗足迹纵横交错,老红军侯克用一生的经历昭示:人生的底色是忠诚。

图①:侯克近影。图②:侯克1946年留影。图③:侯克书法作品。受访者供图

“参军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抗日”

2021年,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计划修建中共豫东特委纪念馆,地点选在豫东特委成立时所在的艾岗乡普理学校院内。当地政府给侯克的二女儿侯筱婷打来电话,希望征集侯克的展示素材。

普理学校,是侯克的母校。

1933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沈东平、路岩岭等同志来到西华县艾岗乡地区,与当地进步青年联络,共同创办普理学校。“普理”,寓意“普及共产主义的真理”。这所学校,向贫困农民子弟敞开大门。

当时,日军侵占东北地区引起全国激愤,各地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1936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在艾岗乡建立中共豫东特委,普理学校校长沈东平担任特委书记。此后,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从各地来到艾岗乡。他们以普理学校为基地,用教师身份作掩护,积极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正是在这一年,侯克怀揣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抱着保卫家乡的想法走进普理学校。那时,他15岁。

在学校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从各地共产党员带来的进步书刊中,侯克接触到更加系统的革命思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理想,让少年侯克确信,那是一条可以奋斗终身的道路。

“1936年9月进入普理学校学习,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侯克“简约”的履历上,清楚地记录了他的入党过程。“因为校长和老师是地下党员,所以班里所有学生都入了党。我当时表现积极,校长沈东平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侯克至今仍对入党经历记忆犹新,“加入普理学校的最初两个月,奠定了我人生的底色。”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中原地区疯狂进犯。中共豫东特委以普理学校为基地,积极开办抗日培训班,先后培养抗日骨干4000余人。这些抗日骨干分散到周边村镇,积极传播党的团结抗战主张。全民抗战的烽火,在豫东大地渐成燎原之势。

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1938年2月,侯克如愿穿上一身军装。回想起自己参加革命的初衷,侯克右手枯瘦的食指指向空中,一字一顿地说:“参军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抗日!”

打赢“最大的胜仗”

前几年,一部反映开国大典那段历史的电视剧播出,侯筱婷陪父亲一起观看。剧中,敌人秘密潜伏于北平一处四合院内,谋划在开国大典时进行破坏活动。

“当时真有这样的事吗?”侯筱婷问父亲。老人笑而不语。

在侯克身边工作多年的老兵田文山记得,20世纪70年代,他与老首长一起观看一部抗日电影,侯克直言“拍得不太好”——

“打鬼子哪有那么轻松?日本鬼子作战很凶猛,我们那时装备又不行,打场胜仗不容易。”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侯克所在的第四野战军第47军第160师改为第207师,转隶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与中央警备团一起担负中央领导、机关和北平的卫戍任务。9月,第20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侯克任某团副参谋长。他们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卫开国大典。

为防止特务进行破坏,开国大典前夕,侯克和战友们在北平全市各重点警卫区域,在天安门广场周边各高大建筑制高点,在中央领导前往天安门广场沿线,均进行严密布防。

“当时感觉担子一下子压在自己身上。”侯克回忆,那时北平一片欢腾,他和战友们却深知背后危机环伺,“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近一个月时间里,侯克和战友们开展了一系列肃特反霸斗争,大家昼夜值守,抓获大量特务、土匪,保障了开国大典顺利进行。

在一篇有关开国大典的文章里,侯克和老战友们共同回忆:“1949年10月1日,在我师标兵的标定下,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阅兵成功举行。群众游行结束后,毛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西头,向站立在天安门前的标兵挥手致意。他大声说:‘同志们辛苦了!’”

70余年倏忽而逝。对侯克来说,保卫开国大典,是他人生中打过的“最大的胜仗”。回首往事,老人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一仗不容易,但我们打得不错!”

“国策英明千业振,党风纯正万事兴”

2022年10月4日,侯克迎来自己的101岁生日。家人欢聚一堂为他送上生日祝福时,老人对晚辈提出期许和要求:听党的话,把工作做好,别牵挂他……

侯筱婷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行端坐正”是父亲一生对自己的要求。晚年时,侯克寄情笔墨,特意写下一幅书法作品悬挂于客厅显眼处——“国策英明千业振,党风纯正万事兴。”

20世纪70年代,侯克任旅大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田文山回忆,侯克“工作严谨认真,群众威信高,机关对他的评价很高”。1979年,侯克改任旅大警备区后勤部长,“老首长从军多年,在作战部队成长,长期负责警卫工作。可组织安排他负责后勤工作时,他二话不说立即赴任,到任后立刻投入工作中……”

“父亲不光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向组织提条件,对我们也严格要求。”侯筱婷说,她和大姐先后当兵,父亲对她们说:“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经受住艰苦环境的摔打磨炼,才能在部队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以父亲这个老党员为榜样,侯筱婷和姐姐在工作中力争上游,三妹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读到博士学位。

回望侯克的百年人生,没有赫赫战功,没有累累战伤,可以撷取的“闪光点”好像很有限。然而,当记者将目光投向历史长河,又似乎处处可见他的身影——

将自己在东北剿匪经历写成小说《林海雪原》的军旅作家曲波,曾与侯克隶属同一部队,他们同期参加剿匪作战;

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侯克所在第207师在“进京赶考”第一站——北平清华园车站担负警卫任务;

抗美援朝,旷日持久的板门店谈判,侯克所在的志愿军公安部队,始终在一线执行交通线警戒任务……

西华县艾岗乡中共豫东特委纪念馆里,布展工作基本就绪。展示照片中,年轻时的侯克气宇轩昂。

距离此地约20公里的西华县杜岗会师纪念馆内,普理学校老校长、侯克的入党介绍人沈东平的生平事迹,已陈列多年。

1938年7月,侯克参军5个月后,沈东平在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共产主义信仰,在由他发展的一位新党员心中点燃,至今熊熊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