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学习骑马的张启威。
父亲这个角色,他一演就是14个年头
生命中第一次如此靠近亲生父亲,张启威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从未像此刻这般感恩家人,尤其是陪伴自己多年的大伯。
在张启威的记忆中,大伯一直就是“父亲”。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大伯都陪伴在自己身边。大伯的鼓励和教导,让他收获父爱阳光。
日记里,张启威曾经这样写道:“如果眼前的世界总是一片漆黑,我不应该强调‘看不见’。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都是我‘看’的方式。”
那年盛夏,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十四五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张启威,遇事脾气变得急躁。
中考前的一次考试,他成绩不理想。大伯告诉他:“其实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人生并不复杂,我们应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太多的青春记忆,化作感动流淌在张启威心间。他明白,大伯就是自己的至亲,他扮演的角色已然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18岁生日这天,张启威内心关于父亲的“拼图”,仿佛瞬间被填补上了缺失的一角。许多成长过程中的疑点,终于有了答案。他更明白,来自大伯的守护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翌日一早,走出房间的张启威发现,大伯睡在自己家的沙发上,烟灰缸里满是烟头。心头五味杂陈,他对大伯说:“我想出去走走。”
迟疑几秒钟,大伯也站起身说道:“孩子,我们一起。”
清晨的街道,买早点的人群熙熙攘攘,城市飘荡着烟火气息。
喧闹中,大伯率先打破了与侄子之间的沉默:“我和你父亲宏彦同时入伍,他去了兰州,我去了北京,后来我们又同时退伍……”
张启威突然鼻子一酸。
记得小时候每次和大伯谈心,他总是走在自己身旁。时光飞逝,那个当年需要仰视的背影,如今已鬓角发白。
“父亲”这个角色,大伯一演就是14个年头。张启威终于意识到,正是这无声的陪伴给了自己奋斗的勇气。
张启威脑海中再次浮现那些泛黄的照片,大伯穿军装的样子,和照片上的父亲那么像。
大伯拍了拍张启威的肩膀,说:“启威,你父亲他……”
张启威哽咽着点点头:“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父亲。”
一瞬间,张彦红了眼眶。父子俩紧紧拥抱,多年来,这对父子在心灵的交流中早已形成默契,他们的交流从来无需语言。
“爸,谢谢你。”深夜,张启威将这行字敲在手机上。
收到信息的一瞬,张彦泪水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