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三十余年发展螃蟹养殖产业,他为乡亲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蔡晓峰 徐殿闯 周 宁 责任编辑:孙悦
2024-05-11 07:25:21

全国人大代表、退役军人邢青松三十余年发展螃蟹养殖产业造福桑梓——

为乡亲托起“稳稳的幸福”

■蔡晓峰  徐殿闯  周  宁

邢青松近影。受访者供图

3月下旬,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的一场交流活动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邢青松,再次为大家分享自己30多年创业路上“最深的体会”——

“我是一个农民,只是做好了应该做的事。要说有什么与众不同,我想是当过兵、上过战场的经历,让我有胆量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

邢青松曾是一名木工,在20世纪80年代,这是一门足以养家糊口的手艺。然而,1983年,当征兵的消息传来,邢青松毫不犹豫放弃木工行当,报名应征。他说服父母的理由很简单:“木工活以后可以再干,当兵一辈子只有一次。”

邢青松服役的原兰州军区某团,是一支红色底蕴深厚的部队,革命战争年代曾被授予“钢铁团”称号。1985年底,随部队奔赴边境作战一线前,邢青松和战友们一起剃了光头、写下遗书。那天,班长拉着邢青松的胳膊说:“青松,你是家里的独子。上了战场,你跟在我后边。”邢青松不依,班长坚持:“我是党员,遇到危险我先上……”

一次战斗中,班长英勇作战,不幸牺牲,那句“我是党员,遇到危险我先上”,却从此烙在邢青松心里。1986年春天,邢青松在战场火线入党,后来因战斗勇敢荣立三等功。

1987年,邢青松退伍回乡,被安置到一家银行工作。5年后,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深受鼓舞的邢青松做出一个让家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去银行稳定的工作,“下海”搞螃蟹产销。

“咱们高淳水网密布,一直有养蟹的传统,可因为沟通不畅,养殖户很少‘走出去’销售,通常是等着外地商家来收,被人‘牵着鼻子走’。搞螃蟹养殖、拓展销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干好了,说不定能为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路……”面对家人的劝说,邢青松踌躇满志,想成为村里产业致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正投身市场大潮,他却发现这条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当。入行前三年,由于缺乏经验,邢青松非但没靠卖螃蟹致富,还亏掉积蓄,欠了不少外债。

那段时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邢青松,终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没想到,除夕夜里,一位老乡敲响他的家门,隔着门喊:“青松,不要紧,你还年轻,还债不急,好好过年……”

这句话,让邢青松体会到雪中送炭的温暖。穿上军装时意气风发,火线入党时举起右拳,辞职“下海”时义无反顾……那一晚,往事一幕幕涌上这位老兵的心头。“我告诉自己必须振作起来。战场上我没有后退一步,创业打拼也决不当孬种。”邢青松说。

后来,几位好心的乡亲将自己养殖的一部分螃蟹赊给邢青松经营。邢青松吸取教训,分析螃蟹产销行情,稳扎稳打摸索经营方式,渐渐渡过难关,走上品牌经营之路。

“可不得了!”得知邢青松成功将螃蟹卖到全国多地,不少养殖户在敬佩的同时,也跟着心动。2008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邢青松将当地螃蟹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一家水产专业合作社。

螃蟹养殖风险大,吃过亏的邢青松提出“顺境时扛起‘先锋旗’,逆境中筑牢‘防洪堤’”的经营思路。养殖前,合作社以较低价格向社员提供蟹苗;养殖中,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服务;销售时,如遇市场低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免除社员后顾之忧。

“充分让利给社员,不光是为了激发大家的养殖热情。”邢青松说,“当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帮助我走出困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现在有能力,在乡亲们的致富路上,愿意为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如今,邢青松牵头成立的水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建立供应链中心、开展规模化经营,壮大发展当地螃蟹产业,吸纳社员3000余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2018年以来,邢青松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需要有热爱‘三农’、理解‘三农’的农村居民、农村干部、农村能人去担当作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起初关注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到近年来提出“加大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邢青松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建议,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生动剪影。

“我今年59岁,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螃蟹产业经营得更好,为乡亲们造福。”奋战在乡村振兴新战场,老兵邢青松又一次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