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退役军人高红——
守望人海 守住初心
■毛燕宏 潘 琦 张永祥
7月30日,江苏省南京市。正值早高峰,南京地铁3号线南京站内,人们步履匆匆。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身着反光背心、手持警用喇叭的女民警,正在维持客流秩序。她的肩头,闪烁着红蓝警灯。
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跑来跑去,她赶忙上前提醒:“小朋友,不要乱跑,牵好妈妈的手。”一位老人前来问路,她转过身指向不远处的通道:“大爷,去新街口站要换乘1号线,您沿着通道一直往前走……”
身姿挺拔、举止干练,这位女民警名叫高红,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南京站派出所。从2010年转业成为人民警察开始,高红扎根基层巡防岗位,守护地铁乘客安全。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高红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成为“模范”的理由是什么?有人说,因为她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坚守。更多人觉得,因为她在为人民服务中倾注了满腔真情。
高红(中)为乘客指路。受访者供图
“我很幸运,年幼时两个梦想都成真了”
那是定格在高红记忆深处的画面——
清晨,阳光柔和地洒向军营。伴随着嘹亮的起床号,官兵迅速集合,精神抖擞列队出操。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有着20年军旅经历的老兵。”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经历,让高红“对穿制服的军人、警察都很崇拜”,盼着有一天能参军或从警。
1994年,18岁的高红高中毕业,踏上从军路。新训结束,高红成为原福建省厦门警备区医院的一名通信员。看着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忙碌身影,一颗种子悄悄种进她的心里:“或许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白衣战士’,为战友们解除伤痛。”
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高红细心观察医护人员如何护理伤病员;休息时,她买来专业书籍埋头学习。凭借不懈努力,1996年,高红顺利考入原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一家部队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得知所在医院将设立“爱心病区”,接收从灾区转送而来的29名重伤员,正在休假的高红立即向上级申请,以最快速度收拾行李,赶回医院。
在“爱心病区”工作的40多天里,高红尽心尽力呵护患者,每天忙得连轴转。作为骨干的高红,在承担护理任务之外,还“一对一”帮扶一位王大哥。地震发生那天,王大哥赶到学校,刨开一层又一层瓦砾,救出很多学生,却失去自己的儿子。
“当时,王大哥小腿开放性骨折,如果不尽快接受治疗,很容易感染,严重的话要截肢。”换着花样买来四川小吃,抽出时间陪他聊天……尽管高红尽力宽慰,王大哥依然不愿接受治疗,也不怎么说话。
有时候,高红会读报纸给王大哥听。那一天,读到有关学校复建的消息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王大哥突然扭过头,盯着高红手里的报纸,流下眼泪。
“后来,王大哥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时隔多年,提到这个珍贵的字眼,高红依然有些哽咽,“我知道,他的心结打开了……几天后,他终于接受了手术。”
2010年,高红依依不舍告别部队,安置到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很幸运,年幼时两个梦想都成真了……”说起自己选择地铁巡防岗位的理由,高红的话简单朴素,“军人和警察使命职责不同,但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在一线工作,能最直接地帮助群众。”
高红(前)徒步巡逻。受访者供图
“要将心比心,对群众的需求感同身受”
高红值守的地铁南京站,毗邻南京火车站和南京汽车客运站,是全市重点地铁站之一,经常有群众寻求帮助。
采访中,高红这样形容接到警情时的感受:“和当年在部队医院听到护士站呼叫器响起一样,接到报警电话就像身上‘过电’似的……”
2019年国庆节,南京市在玄武湖公园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联欢活动,相距不远的地铁南京站客流激增。
当晚,高红在执勤时发现一个年轻小伙子斜靠在立柱上,看上去有点虚弱。基于当兵时积累的护理经验,高红察觉到小伙子呼吸渐渐微弱,意识越来越模糊,迅速判断他可能有心脏疾病,“不像他自己说的‘低血糖’”。
此时,地铁南京站外挤满人群,救护车难以抵达。高红当机立断,用轮椅推着小伙子,搭乘地铁前往3站路外的鼓楼医院。她肩头闪烁着警灯、呼喊着“让一让”,一路狂奔,在拥挤的人群中为小伙子挤出一条生命通道。
“巡逻执勤看似简单,但能否快速捕捉群众需求,精准识别安全隐患,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高红看来,要想做好这门“学问”,重要的是“要将心比心,对群众的需求感同身受”。
2023年11月,一则《收到警察的“红包”》的暖新闻,在网络上刷屏。主人公是一位到南京求职面试的姑娘,因故相继错过回家的火车、汽车,又弄丢了身份证。身上的钱已不够再次购买车票,她忍不住掉了眼泪。
正在站内巡逻的高红注意到这一幕,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她不仅拿出几百元钱给姑娘救急,还帮她规划返乡路线,解决住宿问题。姑娘有些不好意思,高红关切地劝她:“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要学会坚强,安全第一。我也是个妈妈,女儿和你差不多大……不要有什么顾虑,把钱收下。”
后来,姑娘发来还款的“红包”,高红没有收。得知姑娘决定备考研究生,她开心地回复:“这钱你留着买水果,就当是阿姨对你的祝福。加油,丫头。”
“群众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要把小事当大事办”
根据南京站派出所相关数据,近3年里,执勤期间高红共为群众提供救助服务1000余次,寻人200余次,寻回失物480余件,收到感谢信、锦旗等共计80余件。
为什么总能在第一时间识别风险、提供帮助?高红谈起她的“秘诀”:“你永远不知道危险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岗一分钟,就要敬业60秒。”
所谓“大道至简”。笔者跟随高红巡逻时注意到,她在巡逻中很有耐心,认真查遍站厅的角角落落,不放过一个盲区、一个死角。地铁南京站每天有大量客流,为发现可疑人员的蛛丝马迹,她还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一套“看、听、闻、问、查”的“五步巡逻盘查法”。
采访中,笔者请同事们谈谈对高红的印象,大家不约而同地引用高红常跟他们说的那句话:“群众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要把小事当大事办。把普通的工作干到极致,就是不普通……”
与民警们进一步交流,笔者听到更多的暖心故事——
为做好帮带工作,今年以来,不少年轻民警、辅警跟着高红跟班锻炼,走访调研乘客需求。发现外地来宁务工人员对环境不熟悉,老弱病残孕等群体行动不方便,高红向上级建议,将派出所的救助服务范围由地铁站扩大至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更好地守护群众出行。
地铁南京站辖区跨越长江南北,因附近社区多、学校多,有不少学生独自乘地铁上学。守护学生们“出行路”的同时,高红带领民警、辅警与辖区学校开展警校共建,不仅走进学校开设“平安课堂”,还成立“雏鹰守护小分队”,利用学生们的碎片时间,在站厅内讲解安全出行、反诈防骗、反校园霸凌等知识。
2022年5月,高红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从军人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从一名普通警察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红一以贯之的初心。
高红在地铁站厅内给小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