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方队队员王子赫:
从军旗擎旗手到党旗擎旗手,旗帜是生命是信仰
中国军网记者 崔然 王凤祥 通讯员 张泰玮
图为仪仗方队训练现场,党旗旗手为王子赫。郝铮 摄
9月3日午后,盛大阅兵仪式带来的激越情感久久不能消散。沉浸在激动与自豪中,高举党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王子赫耐心地整理旗帜。
从护旗兵到擎旗手,从军旗擎旗手到党旗擎旗手,每次任务结束,他都会仔细检查旗面、熨烫整理、叠放收纳。“旗就是我的生命。我必须确保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不容有失。”
伴着“分列式——开始”的口令声,王子赫从扛旗变端旗,将旗甩出。刹那间,旗帜飞扬,金色的阳光泼洒在鲜红的旗面上,映射着他站过的军姿、踢过的正步。
时针拨回至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王子赫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军旗擎旗手。
光荣的位置需要超一流的标准、极过硬的动作和特坚毅的品格。那段时间,王子赫给自己定下了“六个一百”的训练计划:每日完成100个俯卧撑、100个蹲起、100次旗头定位等内容;休息之余,他坚持练习二头弯举、颈后臂屈伸等动作来强化手臂力量。
为确保行进方向正直向前,他和旗组人员还尝试在视线遮挡的情况下沿一条直线行进,一边走一边确保旗杆、旗头的稳固性,同时也要保证党旗、国旗、军旗三面旗帜在行进间的对正、标齐和前后距离。
那年的10月1日,当他高擎八一军旗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听着的天安门城楼上播报的军旗解说词,这个身高1米88的大男孩顿感热血沸腾,眼眶也湿润起来。“我的今天是一步一个脚印锤炼出来的,正如人民军队的今天是一步一个脚印奋战出来的。”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三军形象重于泰山。作为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员,王子赫跟随部队在一次次精彩亮相中展示军队形象、彰显大国威仪。
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应邀参加白俄罗斯独立日阅兵活动。仪式开始前,全场一片安静,中国仪仗队的正对面传来熟悉的歌声:只见一名中国女孩双手举起一面五星红旗,饱含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
“那一刻,我们感到队伍前高高飘扬的国旗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希望,必须用灵魂去珍惜、用生命去捍卫。”王子赫动容说道。
五年后,中国“最帅天团”雨中彩排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刷屏。同样是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打湿了王子赫手中擎着的国旗,旗面不停地滴水,旗杆仿佛重若千钧。在异国他乡,擎起国旗的他只有一个念头:我代表的是中国,无论遇到怎样的疾风骤雨,都必须握紧杆、擎稳旗。
“总有一抹红,带领我们穿越风雨。”服役十年,王子赫先后圆满完成仪仗司礼任务300余次,用自己的铿锵足音传递着对旗帜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不同于2019年的战士身份,今年,王子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既要练好自己的动作,也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带领年轻官兵走好每一步。
“党旗是我们的方向。作为党旗擎旗手,我也努力在方队中立身为旗。”战士们感到累的时候,他为大家加油鼓劲,做思想工作;战士们遇到动作难题时,他悉心解答,亲自指导。
“要团结同志,有事抢着干”,这是王子赫在入伍前反复听到的嘱托。
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父亲又都是共产党员,王子赫从小便深受家庭熏陶。大爷爷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当地民兵队队长,在掩护群众撤离时不幸被日军杀害;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父亲曾是人民陆军的一名炮兵……如果说祖辈父辈的故事为他种下“信仰的根”,那么仪仗兵的经历便为他带来信仰的“开花结果”。
回首来时路,十年如一日。他的信仰成长在每一个日升月落间,盛开在每一个仪仗动作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王子赫以“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高标准,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这一次,他擎起的这面旗,是无数英烈舍生忘死、薪火相传的信仰追求,是华夏儿女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的梦想追随,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强军、锚定一流的听令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