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方队队员与先烈的青春“对话”:归来仍少年
中国军网记者 崔然 王凤祥 曹蒙洁
你会如何形容自己的青春?
1937年,“猛子连长”曾贤生在平型关的悬崖峭壁间,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1940年,25岁的李和辉在百团大战中威震敌胆;1943年,24岁的白思才带领全连官兵与敌人血战12小时,八十二勇士无一退缩。
那是一场决绝的抗争。他们的青春随时定格,但依然奋不顾身。
2025年,高擎“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战旗,25岁的李康宁心中是“首胜”的荣光;2025年,擎持“势如破竹”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28岁的陈卓脑海中闪回着太行山上的连战连捷;2025年,“刘老庄连”战旗随微风轻拂过面庞,28岁的王宸一内心感应到连队荣誉室的烽火洗礼。
这是一场无声的问答。他们的青春没有硝烟,但仍不忘战鼓铿锵。
许多年前的抗日战场,无数年轻人在烽火中燃烧青春;许多年来的复兴征程,新时代革命军人继续用青春作答。
那年,有你们;如今,有我们。
图为战旗方队队员训练中。王焕斌 摄
旗面如火——
青春永远底色鲜红
“耀眼。”拿到战旗的那一刻,29岁的杜宁新为火焰般热烈的红色折服。“金刚钻”三个大字装点着旗面,仿佛诉说着那段英勇顽强的历史——
1942年,在淮北地区号称“万无一失的铁桶”的杞岗,新四军二师四旅十团与500余名日伪军展开拼杀。年轻的官兵们迅疾出击,仅仅用24分钟就攻破“铁桶”。战后,该团被授予“金刚钻”荣誉称号。
“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打磨出锐利的‘金刚钻’。”作为第77集团军“金刚钻”旅的一名指导员,杜宁新多次为战旗方队队员讲起这面旗的过往。
让“金刚钻”闪耀的,永远都是那颗不变的红心——
“只要我们心跟着共产党,就一定能把红旗永远插在大别山!”这是“金刚钻”旅革命先辈高敬亭的呐喊。1935年,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28岁的他在鄂豫皖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之后,他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率部奔赴抗日前线。
从此,这抹延续了黄麻起义火种,从大别山工农起义成长起来的“红”,引领着一个个青春的面孔,将胜利的旗帜插上座座阵地。
如今,从演训场到阅兵场,鲜红战旗始终是岁月中永不褪色的碑。
图为杜宁新。王焕斌 摄
2023年,“金刚钻”旅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驻训。然而,在到达点位后的首次检验性考核中,杜宁新所在连队的卫生救护专业成绩却不甚理想。
苦恼之际,杜宁新望向茫茫高原上的那面旗。“一大片的洁白中,一面热烈的红,它就像是一个方向、一个精神坐标。”
那时,他暗下决心,决不能给战旗丢脸。他组织连队干部、卫生员、训练骨干集智攻关,总结出基于高寒山地环境战场救护“五步法”,并在反复训练中让官兵形成“肌肉记忆”,提高全面处置伤情能力。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我们扎根在平凡战位上,克服高原缺氧环境、克服困难,这何尝不是初心的写照?”
今年,刚从任务一线返回不久的杜宁新来到首都北京,参加阅兵集训。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阅兵。10年前,他作为解放军合唱团成员在天安门广场上咏唱《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抗战歌曲,亲眼见证了英模部队方队高擎战旗走过天安门前;2019年,他作为陆军方队一员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与百面战旗中的“金刚钻”战旗并肩前进;今年,他作为战旗方队的一员,有幸将这面英雄的旗帜扛在肩上。
“立身为旗。旗有多挺拔,人就要多挺拔。”训练期间,杜宁新为了领会教练传授的方法技巧,时常对着镜子一遍遍摸索实践;主动向身边战友请教,互相讨论训练招法,面对面纠正动作姿势。
“金刚钻!”
无论何时,当这三个字在耳畔响起,杜宁新总是不由自主地心头一震。“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肩扛的战旗的荣誉,我想给战旗增光添彩。”
9月3日上午,80面战旗在《钢铁洪流进行曲》的铿锵旋律中走过天安门前。旌旗招展,掠过杜宁新坚毅的脸庞,拨动着他炽热的心:血染的旗,穿越时光,永远鲜红。
旗杆似竹
青春永远挺立如初
和杜宁新一样,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参谋刘正勋与阅兵的缘分也始于2015年。
那年,25岁的刘正勋和其他六名旗手擎举抗战荣誉旗,走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的最前面,通过天安门前。
如今,作为“老虎团”的一员,他再度踏上阅兵场,擎持“老虎团”战旗,随战旗方队接受检阅。
“第一次合练的时候,找到了十年前的那股猛劲儿。”刘正勋的这股劲儿似乎从未被时光风化,就像钢铁铸就的旗杆,始终笔直如初。
图为刘正勋。王焕斌 摄
猛,来自何处?
80多年前的谢家渡战斗中,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官兵们猛打、猛冲、猛追,击毙、生俘日军百余人,粉碎了日寇的“扫荡”计划。战后,该团被新四军授予“老虎团”战旗。挺立在这面旗帜下的,是一个个年轻的抗战英雄。
“日本鬼子作恶太多,欠下许多血债,烤它的山芋。”那场战役中,面对日军顽抗,29岁的团长严昌荣用家乡话发出这样的号令。随即,20岁出头的六连连长刘永松率领战士们奋勇接近敌人,将手榴弹投向敌人盘踞的草房,把敌人“轰”得四散乱窜。
猛如老虎,这是历代“老虎团”官兵们身上共有的气质。而成长于“虎头连”的刘正勋,更多了几分“虎气”。
2021年,作为无人机专业骨干,他带领官兵参加实兵对抗演习。那天黑云密布,高空侦察地面目标真伪难辨,传回后方的画面受到严重影响。
“敌人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再开战。”他立刻降低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边降一边实时监控链路信号,在接近装备极限的情况下远距离飞行,准确侦测目标坐标、性质,并及时回传至指挥所。
就像猛虎捕猎一般,瞅准时机,果断出击。这只新时代的“猛虎”亮出专业的“利爪”和强大的魄力,带领无人机分队在此次演习中充分发挥作用,侦察准确率全场最高。
自2008年入伍以来,刘正勋的军旅青春可以用“愈战愈猛”四个字来形容——荣立两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连续四年在集团军无人机专业比武中带领分队夺得第一名,2023年被评为陆军“四有”优秀个人……
来到阅兵集训点后,这个35岁的“老兵”,有一种兵要越当越年轻的心态,总爱与身边的年轻人较劲儿。
军姿站立,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持旗擎旗扛旗,他要比别人的动作标准更高。兼任教练员的他,训练中还经常为官兵讲述战旗背后的英雄故事,激励大家的士气,多次帮助方队在队列会操中取得“先进方队”称号。
“这是‘老虎团’战旗第一次受阅,决不能让战旗在我手中失去光泽。”对刘正勋而言,手擎的这面旗,饱蘸先辈青春热血,汇聚战友期许目光,一定要展现最佳的精神面貌,无愧先辈付出、无愧时代选择。
旗穗胜金——
青春永远闪闪发光
“青春不能碌碌无为。”这是海军某部指导员姚久伟入伍之初面朝大海许下的诺言。
8年后的天安门广场,战旗方队虎跃龙骧。“梁山战斗英雄连”几个大字跃动在旗面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刻,姚久伟擎起的是青春的无上荣光。
巧合的是,这支连队组建于一个特别的日子——1928年5月4日,曾被红一方面军授予“青年先锋连”称号。带着特别的青春印记,连队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武城镇等战斗,走到哪儿都响当当。
“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到鲁西遛遛去,都别给我当怂包!”1939年的梁山战斗中,20多岁的连长杜营海带领全连官兵击退日寇十余次疯狂进攻,打完子弹、投光手榴弹后,就与敌人近身肉搏,誓死坚守阵地。
这次战斗创造了我军在装备劣势情况下,于平原地区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为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开了新局面。因战功显著,连队被授予“梁山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每每读到这段历史,姚久伟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他们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却干着惊天动地的事业。”
如今,每年的五四青年节,连队都会组织官兵向连旗宣誓,重走连史长廊。正是这种血脉基因的代代相传,让姚久伟身上有着和“梁山战斗英雄连”先辈们同样的胆气。
图为姚久伟。王焕斌 摄
2019年,还是上等兵的姚久伟迎来了自己军旅青春中第一个“高光时刻”。那一年,他参加国际军事比武,在障碍赛、装甲接力赛、求生赛中分别取得团体第一、第二、第三的好成绩。这荣光背后,免不了一路“拼杀”。
赛前集训阶段,因任务需要,他的参赛身份由侦察兵转变为装甲驾驶员。短短几个月,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装甲装备,他多次向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请教,探索改进驾驶训练方法。训练中,他根据比赛规则和场地环境设置,从发动机构造原理、传动齿轮啮合、油门挡位切换等细节入手,反复磨合提升速度。
比赛当天突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作为中国参赛队在装甲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姚久伟奋力追赶,一个急转弯,泥潭中溅起大片泥浆,遮挡住了唯一的视线源——方寸大小的潜望镜。瞬时,眼前一片漆黑。他临危不乱,依据最后看到的视野景况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借助缝隙中透过的一点微光来判断驾驶方向,沉着驾驶战车到达终点。
“当全世界熄灭的时候,我本身就是火种。”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这个年轻人心底的光芒始终闪烁,指引着他冲破阻碍,迎来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黎明。
从国际赛场捷报频传,到特战集训屡获佳绩,再到海外护航传递“和平之音”……姚久伟的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他作为战旗方队队员,身上更多了份荣光。
“每次凝视战旗,似乎又一次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先辈们‘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庄严承诺在心底回响。”为了以最佳状态亮相阅兵场,姚久伟重点针对动作力度、速度、准度展开强化训练,一遍遍地“检修”和“雕刻”动作细节,提高动作标准。
阅兵训练之余,姚久伟创作出一幅水墨画——一边是战争年代戎马之上英雄擎旗,一边是和平年代战车之上战旗飘扬。荣誉旗帜穿过时间长河共享着同一轮日月,在历史的激流中生命力“拉满”,无关岁月深浅。
一面面英雄旗帜,一张张年轻面孔,一场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从未落幕……
天安门广场,集聚英雄气,激荡青春志。80面战旗迎风招展,在每一名中国军人心中卷起阵阵波澜。从前的他们与今天的我们正坚定地同向前进,在新时代碰撞出同一种青春宣言:归来仍少年!
(采访中得到刘小云、陈铁映、岳志军、曹帅、王子杰等人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