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指控技师雷杰扎根战位二十四年——
“艇行万里,我为雷弹上膛”
■强裕功 许 可
雷杰正在检修装备。黄礼君 摄
秋日,某海域。波涛之下,潜艇借着夜色悄然潜行至预设阵地,一场潜舰对抗训练随即展开。
“发现不明噪声信号。”随着声呐数据导入,站在指控操纵台前,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指控技师雷杰瞬间紧绷神经。
深海之中,如果说声呐是潜艇侦测敌情的“耳朵”,那么雷杰所在的指控战位就是潜艇进行攻防的“大脑”——指控技师依托操纵台,综合声呐数据和以往经验,精准预测目标运动趋势,闻令对“敌”实施打击。
此刻,雷杰紧盯显示器上的“敌”方舰船,不时修正目标航向、航速等要素,把复杂的敌我态势实时呈现在指挥员面前,等待发动制胜一击……最终,靠着精准解算和果断出击,红方潜艇锁定胜局。
舱室内,雷杰顾不上回味胜利的喜悦,就攥着自制的“装备体检表”开始巡检。对他而言,下一场战斗的准备已经开始。这是24年潜航生涯教会他的道理——深海茫茫,胜负无定数,必须时刻严阵以待,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赢得制胜先机。
回顾雷杰的军旅生涯,这种紧迫感始终伴随左右,推动着他每天和时间赛跑。
一次远航,操纵台突发通信故障,直接影响雷弹接收操控命令。雷杰脱下外套,毫不犹豫地钻进了狭窄的设备间隙。装备故障涉及多条信号通路,检修装备时,雷杰需要同时考虑多条线路、多台设备。
时间紧任务重,雷杰翻出原理图,挨个装备检查,找出故障点。十余条线路、数十块装备板件组合出百余种可能。雷杰一项项检查排除,连续奋战数小时后,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机箱角落里找到了故障点。
更多时候,这种紧迫感也来源于装备与战术的不断更新换代。
那年,雷杰所在艇员队首次接装新装备。面对全新的操纵台,雷杰一时有些手足无措。首次对抗演训,雷杰对新算法理解不深,操作不熟练,声呐发现目标许久,他才解算出“敌”方运动要素。
装备的迭代、战术的变化,让雷杰有了“一不小心就会被挑战抛在身后”的紧迫感。“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让自己落后。”从那以后,雷杰一有时间就钻研新装备原理、研究攻防战术。
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在战位扎根的这24年里,雷杰埋头钻研,总结优化工作方法,先后梳理出岗位教练手册、应急处置预案、某型雷弹战斗使用方法等多个成果,创新设计出某型装备电压简易测量装置等专用工具10余种,为艇员维护装备和应急排故提供了便利。
“艇行万里,我为雷弹上膛。”那天,伴着火红的晚霞,潜艇再次解缆起航,向着目标海域隐蔽进发。深海之下,雷杰的目光凝视着操纵台,准备和战友迎接下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