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第81集团军某旅导弹检测技师毕既涛:铆钉越淬火越坚硬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汤伟 于晓涛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1-07 08:44:48

第81集团军某旅导弹检测技师毕既涛——

“铆钉越淬火越坚硬”

■汤 伟  于晓涛

室外训练场,导弹检测技师毕既涛(左二)正在传授某型装备检测要领。于晓涛 摄

燕山脚下,铁甲轰鸣。红蓝对抗演练进入关键时刻,某型导弹战车突发故障,操作界面警报频闪。蓝方战机撕裂长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战车舱内空气几近凝固。只见随队保障的一级军士长毕既涛一个箭步跃上战车,布满老茧的双手在密布按钮的仪表盘上精准游走,锐利目光穿透纷繁电路——测电压、判代码、换组件,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轰!”导弹拖着尾焰直刺云霄,精准拦截来袭目标。

与时间赛跑,是毕既涛军旅生涯的常态。入伍26年来,从一名导弹射手到“兵专家”,他将一组组“故障代码”化于无形,被官兵称为导弹战车的“定盘星”。

毕既涛并不是一开始就负责导弹检测。那年,毕既涛所在营换装新装备,一纸命令让他转行走上了导弹检测专业。刚接触这个专业时,毕既涛发现,每发射一枚导弹,都需要导弹检测技师调试核验数百组指标参数。面对某新型导弹复杂的内部构造、精密的电路布设,即便有扎实的机械维修技能基础,他还是感到仿佛一座大山压在了肩膀上。此时,全旅还处于对该型导弹的探索阶段,这意味着毕既涛所进行的导弹检测无异于“在无人区跋涉”。

深夜的装备库里,这位山东大汉对着解剖开的导弹部件喃喃自语:“电路板就是战车的血脉,不通则痛。”把专业术语、电路图制成巴掌大的随时可背记的“密码本”,倔强的他开始了一场知识的突围。当12本教材被翻出毛边,5万字笔记浸透晨霜夜露,毕既涛终于在全旅首次导弹检测认证考核中拔得头筹。

“装备保障是战场制胜的二次点火。”去年演兵场的烈日,至今灼烫着毕既涛的记忆。面对突发故障,他顶着40℃高温钻进战车,短时间完成定位故障、更换模块、排除险情整套动作。

这种绝活,源自毕既涛近乎偏执的钻研。某次新型导弹系统升级,他连续3个月吃住在车库,白天逐项验证操作,夜晚破译技术资料,最终梳理出几十项操作难点。厂家工程师看到那本写满实战注解的手册时连连惊叹:“这些用弹道轨迹写就的经验,比原厂指南更接部队地气!”

走进导弹班宿舍,8本泛黄的“故障案例集”整齐码放,详细记录着近10年来百余次排障经验。如今,这些案例已录入旅装备管理系统,成为保障人才培养的活教材。

“指头硬不如拳头硬,个人强更要集体强。”毕既涛深知,现代战争需要体系保障。他创新“模块化教学法”,把复杂系统分解为“电路解析”“数据判读”等6个学习单元,开展跨专业交叉培训。下士齐贵仝刚接触指控系统时,面对全数字化界面直发怵。毕既涛手把手教他画出一幅便于理解记忆的“故障树”,如今齐贵仝已能独立排除30余种常见故障。

夕阳下的训练场,45岁的毕既涛正带教新兵们辨识电路板。工具箱里自制的小扳手磨得锃亮,迷彩服上的汗渍绘成深浅不一的“等高线”。“铆钉越淬火越坚硬,只要战车还需要我,我就永远铆在战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这位导弹老兵的目光始终望向打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