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海图校改员:战斗在“一米见方的大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吴安宁 封治斌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4-12 06:52:51

海图校改员:战斗在“一米见方的大洋”

■解放军报记者  吴安宁  特约通讯员  封治斌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仅24岁的海图校改员。走进海图室,记者见到他们正伏在案前,用铁笔在一张张蜡纸上刻画海图,神情沉着镇定。整间屋子满是书页翻动的声音,以及铁笔和钢板摩擦发出的“吱吱”响动。

他们年龄虽轻,下笔手法却很老练。纷繁复杂的海图要素经由他们的手跃然纸上,清晰准确地诠释着海区的最新情况变化。

采访之前,记者很难想象,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竟会存在如此“原始”的海图校改方式——手工誊写、蜡纸刻版、逐份油印、人力复核……

海图校改员宋招源告诉记者,虽说战舰配有电子海图和多种信息化设备,但出海前备好纸质海图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规定动作”。他回想起一次训练任务中,一艘舰艇遭遇强电磁干扰环境,舰上包括电子海图在内的一批电子设备突然失灵。情急之中,他们所校改的纸质海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用准确无误的海图,保证远航的战友们顺利驰骋在深海大洋。”海图虽小,只有平米见方,却宛如强军征程上的一个个剖面,记录着远海大洋的风云变幻,见证着每一名海图校改员的枕戈待旦与忠诚守望:“我们同样在冲锋。这‘一米见方的大洋’,便是属于我们的战场!”

北部战区海军某部海图校改员查找资料。袁  波摄

1张模片,117个符号

除了巧手,改图还需要一颗专注的心,只有心无旁骛,才能完美发挥精湛的技艺

礁石、堤岸、灯柱、码头……在海图校改员眼里,广袤的海洋由这些符号组成。

用铁笔将各类符号刻在薄如蝉翼的蜡纸上,需要一双巧手。

怎么个巧法?一笔下去,若蜡纸被划透,则油印时符号容易漫漶;若划得不够深,则油墨过淡,符号难以辨认。下笔干脆,蜡纸划痕将透未透,才最为合适。

时间拨回1年前,海图校改员韩伽硕的手非但不巧,还很笨拙。第一次刻版,他将半透明蜡纸铺在钢板上,猫着腰、紧握着笔细细点画。几小时后拿起一看,不但符号歪歪扭扭,整张纸也千疮百孔。由于用力过度,手腕和手臂僵硬又酸痛。

勤奋是塑造巧手的唯一途径。每一名海图校改员都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刻画中获得绝佳手感。

手指上越来越硬的茧,诉说着艰苦的练习时光。韩伽硕顺势拿起一张改图模片解释道:“光这一张就有117个符号式样,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即便是心灵手巧的人也要练上一个多月。”

海图图式厚厚一沓,近千个符号考验着海图校改员的手感和笔力。经由模片斑驳的边缘,记者看到一群海图校改员对于巧手的执着和追求。

保持住近乎完美的笔触需要长久坚持。换言之,一日不练,就会手生。就连休假在家的日子,韩伽硕也会时不时画上几笔,生怕失去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手感。“越旧的海图工具越好用。”如今,他的工具也被打磨得十分顺手。

除了巧手,改图还需要一颗专注的心,只有心无旁骛,才能完美发挥精湛的技艺。

一次走神的经历,让韩伽硕记忆犹新:“那张海图特别复杂,画了整整两天,最后几笔,因为走了下神,没控制好下笔力道,蜡纸被刻破,整张海图瞬间作废。”

在打磨海图的同时,海图校改员的内心也被磋磨着。韩伽硕说:“刚来海图室工作,我觉得这里的人很古板,和活力四射的我格格不入。”然而近期和家人的几次通话中,母亲都提到他变得沉稳了。

关于心态的磨砺,海图校改员宋招源同样感触良多。2年前,他还是一名航标员,在一次业务比武中,他表现优异,一举拿到了个人单项第二的成绩。作为战舰驰骋深蓝的“开路先锋”,他肩负着布撤和维护航标,开辟以及标识应急战场通道等任务,每日在海上劈波斩浪。

“将自己熟悉的航标设施刻在纸上,是一种全然不同的体验。”宋招源觉得,如果说曾经的日子是乘风破浪,如今的工作则像徐徐深潜。

每日与铁笔、钢板、写字仪、升降圆规、改图模片等工具打交道,枯燥是很多海图校改员的最初感受。“面对数不清的线条和标记,的确会感到崩溃。各式各样的要素记得人头昏脑涨,有时提笔会突然忘记刚刚背过的符号。”宋招源坦言,“画图时光有时很难熬,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很难坚持下来。然而改图没有捷径,海图校改员必须和心底的浮躁反复较量。”

从誊写到刻版,从辨认图注到记忆符号,从掌控情绪到冷静复盘,宋招源始终专注于笔下的汪洋大海,常常在海图室工作到忘记时间。

今年是宋招源正式成为海图校改员的第2年。几年来,他使用过的蜡纸难以计数。时间长了,他发现随着笔尖一次次触碰纸面,整个人仿佛从周遭喧嚣沸腾的世界中抽离,只能感触到眼前的潮汐与洋流、浅滩和暗礁……

48小时,60张海图

一茬茬海图校改员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懂得了责任和担当,习惯了加速的步调

校改海图也被大家称为“纸上绣花”,真正的绣花讲究“慢工出细活”,但校改海图却常常要和时间赛跑。

报道海区航标、障碍物等变化情况的《航海通告》每周都会发布一次,海图校改员的任务是根据通告修改相应海区的海图。一天上午,海图校改员田坤刚取回通告,就遇到来领最新海图的舰员,几艘受领任务的舰艇后天要出海。

茫茫大海,危机四伏……对舰艇而言,最新的海图必不可少。“满打满算不到48小时,我们需要校改60张海图!”接到任务的田坤与战友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既要保证海图的精准,又要追赶本就不多的时间,他们像拧紧了发条的钟表,一刻也不松懈。困了就用双手搓搓脸颊,累了就向酸涩的眼睛里滴几滴眼药水,他们持续冲锋,顺利完成任务。

一茬茬海图校改员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懂得了责任和担当,习惯了加速的步调。“我们时常遇到紧急任务,虽说攻坚过程很艰难,但完成海图交接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会在瞬间裹满全身。”说着,田坤的语气有些激动。

海图校改员的工作大多是平淡的,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瞬间,但他们从不缺少热血涌动的澎湃。

2年前,老班长张旭一眼便看出宋招源的潜力:“这个小伙子遇到问题不仅沉得住气,还有股不服输的冲劲儿,将来一定能成才!”如今,宋招源握住了张旭的“接力棒”,担任海图校改班长。

“其实海图校改员和航标员也有相似之处,架设航标要又快又准,校改海图同样考验我们的速度和准度。”宋招源说,“海图兵的口号是‘准确、高效’,任务既然下达,我们就必须又快又好地完成。在战位上,我们没有理由辜负使命,没有资格放慢脚步。”

宋招源带记者来到海图仓库,“这里有3万多张海图,全部摞起来有2层楼高,这也是我们日夜奋战、笃行不怠的最好证明。”

每一张海图的主图下方,都有一连串不同笔迹的红色数字首尾相接,称为“小改正标注”,详细记录着海图接连不断的版本更迭。一些年代久远的海图,“小改正标注”能追溯到本世纪初。“从前辈们手中拿到海图,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就像是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接力跑,一代代海图校改员传递着心中使命,并且跑得越来越快。

部队转型全面推进,带给海图校改员们比往日更强烈的紧迫感。“近年来,海图室的任务成倍增加,为了给舰艇出航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我们一直勠力奋战,攻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主动担当,而非被动作为,是每一名海图校改员的选择。“有些海域,即便舰艇很少前往,我们仍争取第一时间完成该区域所有海图要素的更新,避免措手不及。”海图校改员丁子阳说,“有时也想将不那么紧急的任务延后一些去做,然而一旦临时出现变动,舰员们将没有最新纸质海图可用。我们会将许多任务做在前头,绝不能让舰员陷入任何可能的危险境地,更不能让舰艇在瞬息万变的训练场上丢失战机。”

无论何时,海图校改员们都在竭尽全力,以求随时能够提供各海域、各类型的最新海图,为舰艇保驾护航。

那年,丁子阳正在休假,接到某紧急保障任务的通知,他连忙订票返回军营。踏进海图室,只见眼前的每名同事都在全力以赴,甚至连同他寒暄的时间都没有。容不得等待和迟疑,他快步走到桌前开始工作。

海图室里,灯光下,海图校改员们布满硬茧的手正拿着尺子认真测量。他们时刻保持“满格”状态,沉浸在海图上冲锋的激情中。

0.2毫米,100米

在海图校改员的世界,没有“良好”这个标准,大家必须全力以赴达到优秀

“这两幅图的水深网格刻偏了0.2毫米,这一幅图的两条对角线长度不等。”一次内部例行质量检查,3幅海图被认定不合格。为这件事,他们特意开了一次会,3张海图当场宣布作废。

每一名海图校改员都清楚,改图是精细活儿,任何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航海事故。

去年秋天,即将退役的张旭特意为新一批海图校改员进行了一次岗位任前授课。“2005年,某外军潜艇航行时撞上海底山脉,导致1人死亡97人受伤……事后经过调查发现,引发这起航行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一张标注存在误差的海图。”在课上,老班长神情严肃地讲述着触目惊心的案例。

“海战并非在炮弹射出时才打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战争在海图准备过程中就已经开始!0.2毫米的失误,在生活中也许可以忽略不计,但在一张1∶50万的海图上,就代表着足足100米的距离。航行时如果偏差近百米,极有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

听着老班长的讲述,海图校改员陈贵宾和战友们感觉一股电流划过身体,瞬间击中心房。对他们来说,哪怕错了一毫米,也是天大的事。

学生时代,陈贵宾喜欢踢足球,总在球队中担任守门员的角色。那天,他突然觉得守门员和海图校改员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角色,有着相似之处。守门员并不能在球场冲锋,然而守门成败有时直接决定比赛胜负。海图校改员同样如此,没有聚光灯下的光环,鲜少有人特别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却每时每刻守护着战舰安全,绝不允许差错的发生。

平凡的岗位有着非凡的作用,陈贵宾瞬间体味到这份工作背后的分量。那天晚上,他站在窗旁,盯着远方的大海凝望了许久。海图上的一簇簇细线,似乎化成了一条条安全绳,从这间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飘出,奔向远处的大洋,系在舰上战友们腰间,保障着他们的生命安全。

刻图之余,陈贵宾一有时间就钻进图库钻研业务。看海图摆放位置,研究水文要素,对比不同校改情况的用色、下笔力度。经纬度、地图投影、制图综合……这些海图编辑才需要了解的原理,他一项不落地自学,只为全面掌握海图知识,保证改图不出差错。这两年,陈贵宾的工作总结密密麻麻记了几大本,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活字典”。

人力复核是制图的最后一步,大家总能见到陈贵宾的身影:“海图要素成千上万,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纰漏,后果都难以想象。必须确保海图没有出现错刷、漏刷等问题。”

如今,已是骨干的陈贵宾对海图有着特殊的敏感。一次,一批印刷完毕的海图即将交付使用,陈贵宾却紧盯着一处眉头紧皱。“稍等一会,我去查个资料。”他飞快跑去资料室。几分钟后,陈贵宾焦急地赶了回来:“这里水深发生了变化,可能对航行造成危险,我们赶快标绘上去!”

近千张海图需要重新加绘,一名新海图校改员犯了难:“这个水深变化并不明显,不用改了吧!”平日待人随和的陈贵宾却在那一刻异常严肃:“这个浅点要是不标上去,就相当于我们亲手在舰艇的航道上埋下一枚水雷!”随后,大家迅速重新改图,把新的参数标绘上去。

在海图校改员的世界,没有“良好”这个标准,大家必须全力以赴达到优秀。像陈贵宾一样,海图校改员们总是保持极度的细致和敏锐,把好改图的每一关,为舰艇航行消除安全隐患。

责任之重,使命之重。海图校改员们一次次用精雕细琢的海图,高标准保障舰艇出航,为官兵远赴大洋“铺路”。

工作岗位就是战位

■解放军报记者  吴安宁

每次拿起尺子工作,北部战区海军某部海图校改员都凯鹏的心,就会像平静的湖面泛起一丝丝涟漪:“我们的岗位,和战场的距离有多远?”

2年前,刚刚走上海图校改员岗位的都凯鹏难掩失落:没有登上梦想中的威武军舰,却走进了仅20平方米的海图室,他觉得自己距离战场很远很远。隔着窗子,都凯鹏能望到长长的军港,看到鳞次栉比的舰艇。“每次目睹舰艇驶离港口,我的心也随之飞向了深蓝的大洋。”

时光匆匆走过,都凯鹏从未跟随舰艇出过海。如今,对于曾经的疑问,都凯鹏给出的答案早已与往日不同。

“海图是舰艇的眼睛,虽然不随舰艇远洋,但我们要熟知水下每一处暗礁、了解海域每一寸变化。通过我们校改的海图,舰艇官兵可以掌握海区地理情况,制定航行路线,安全进出港口。”即使只是伏在案前,每一名海图校改员仍在日复一日的刻图、毫厘必究的校改中,感受着与舰艇官兵们共同冲锋的喜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始终与战场‘零距离’,我的岗位就是战位。”都凯鹏说。

“零距离”,体现在笔下的每一个符号里,体现在各式各样的海图中。没有万众瞩目的劈波斩浪,没有震耳欲聋的炮火硝烟。当红色字迹在笔下勾勒交织,当油墨气味在空气中充溢弥漫,海图校改员们和舰员一同“启程”,开启了与舰艇“零距离”的同频共振。

“零距离”的冲锋是时时刻刻的。工作得久了,海图校改员们对舰艇出航的汽笛声格外敏感。舰艇只要出海,便需要最新的海图,即便在夜里遇到紧急任务,他们也会迅速起身前往海图室,只为保障海图顺利交付。

“零距离”的冲锋是一丝不苟的。图纸上失之毫厘,大洋上谬以千里,每一名海图校改员都十分清楚岗位的职责,更明白每一次下笔的分量。校改海图的每一步,他们都精雕细琢、慎之又慎,用一笔一画绣刻着万里海疆。

“零距离”的冲锋是默默无闻的。并不是每一名官兵都能登上舰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泛的海军群体,会发现许多战士虽未上舰,却默默守护着战舰驰骋大洋。气象兵,时刻观云测雨,记录天气;航标员,于风高浪急中修复航标,巡查航线……像海图校改员一样,一群群保障兵前赴后继,静静遥望着舰艇远航。

透过时代的景深,我们或许能读懂他们的激情与热忱。虽然脚步不曾离开军港,但舰艇逐浪冲锋的每一时刻,他们都不曾缺席。仿若座座“灯塔”,照亮了人民海军奋勇前行的深蓝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