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班长一样优秀的人”
■汤承烨
初秋,刘桂林特意在军校暑假临近结束前,回到老部队看望战友。
来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卫戍区某团训练场,刘桂林的目光紧紧锁定队伍中那个熟悉的身影——老班长孟祥林,如今已是排长的他正带领队员参加特战小队集训。
匍匐前进、极限越障、战术协同……孟祥林的动作标准、行动迅速,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这一幕,像极了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彼时还是新兵的刘桂林,正是在这片训练场上,被时任班长孟祥林做示范战术动作时的身影所吸引,他决心“要成为班长一样优秀的人”。
从新兵连的努力拼搏到比武场上的并肩冲锋,从互教互学补短板到携手突破创纪录,他们相互追赶,相互超越。当两人在“军事训练龙虎榜”上双双留名时,展示的不仅是个人能力的突破,更是战友同频的奋进力量。
他们的故事,是强军路上“薪火相传”的生动诠释。如今,孟祥林的工作笔记成为连队的“带兵宝典”,刘桂林当班长时创新的闯关式训练法,让很多新兵训练成绩实现突破;如今,当年的许多新兵已成长为连队骨干,连续2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的先进班不断培养出新的训练标兵……
这种“传帮带”的力量,恰是青年官兵拼搏路上的坚实阶梯。
走下训练场,孟祥林笑着对刘桂林说:“当年你总说要像我,现在我常拿你给新兵当榜样。”望着训练场上的年轻面孔,刘桂林笑着点点头。
这些奋斗故事之所以动人,正是在于把个人拼搏融入团队,将老兵经验化作新兵成长的“催化剂”。从列兵到班长再到军校学员,从军士到军官,岗位虽然在变,但互相成就的战友情、接力奋斗的强军志始终未变。
如今,孟祥林带领新战友冲刺比武,刘桂林在军校淬炼指挥能力,两人虽岗位不同,却始终以对方为坐标,校准成长成才路径。远处,哨声再次响起,孟祥林转身归队,刘桂林站在观礼台旁,目光与训练场上的身影重叠。
始于训练场的“成长之约”,已不是两个人的约定,而是一代代军人用热血奋斗写下的强军篇章——接下来的故事,藏在那些拼搏的身影里,藏在更多登上“军事训练龙虎榜”的新面孔中……
一对战友的“成长之约”
■张广双 汤承烨 韩晓智 解放军报记者 郑茂琦
第一个约定:“登上龙虎榜”——
将挫折变成“垫脚石”,把弱项当成突破口
孟祥林的衣柜里,珍藏着一张合影,照片微微泛黄,却在指尖触碰时泛起暖意——照片里,他和刘桂林并肩站在领奖台前,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定格了一段奋斗故事。
北京卫戍区某团侦察连组织400米障碍训练。
时间回拨到2016年9月,刘桂林参军入伍来到北京卫戍区某团。一天上午,新兵连组织战术动作训练,时任班长孟祥林为大家进行示范教学。
孟祥林应声卧倒,快速出枪,动作标准、干脆利落。孟祥林过硬的军事素质让许多新兵钦佩不已。
“我以后要刻苦训练,要像班长一样优秀!”刘桂林暗下决心。从那时起,他成了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休息时间,训练场总有一个身影在加练,浸透衣服的汗水记录着他追赶榜样的步伐……2个月后,新兵连组织结业考核,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刘桂林脱颖而出,各项成绩遥遥领先。
“那小子,眼里有光!”刘桂林成绩的快速提升,引起班长骨干的注意。而他那股劲头,恰恰印证了孟祥林当初的第一印象。
不久后,新训结束,刘桂林恰巧被分到该团侦察连孟祥林所在班,两条奋斗的青春轨迹从此开始交汇。
然而,下连后的日子并不顺利。刘桂林和许多新战友一样,遇到“第二适应期”:武装3公里考核,与老兵们相比,他体能素质并不突出,最终成绩落在中下游水平;难度升格的单杠训练,他总是掌握不好翻卷的巧劲;就连打扫卫生这类日常工作,也因标准不高,挨了批评……那段日子,刘桂林像霜打的茄子,干啥都打不起精神。
看到年轻的战友不再“闪光”,孟祥林心里暗暗着急。一天晚饭后,孟祥林带着刘桂林来到自己的书柜前,拿出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里记录着孟祥林从入伍至今的训练与工作心得,也见证了他的成长进步。
翻看这个笔记本,刘桂林心头的迷茫与焦虑渐渐消退。他终于明白班长的良苦用心——成长的路从来不是坦途,跌倒的背后积蓄着成长的力量。
“桂林,你是有底子的,当年我的基础没有你好,只要坚持练下去,一定可以突破自己!”刘桂林听着班长的鼓励,用力攥紧拳头,定下与班长一同登上“军事训练龙虎榜”的约定。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将挫折变成‘垫脚石’,把弱项当成突破口。”孟祥林为他量身定制训练方法,穿插组织核心力量练习。刘桂林跟着班长扎实训练,成绩提升很快。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春风拂过训练场,连队组织军事体能考核,孟祥林和刘桂林分别取得全连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双双登上“军事训练龙虎榜”。
训练间隙,刘桂林(左一)和孟祥林(右一)进行小比武。
第二个约定:“戴上军功章”——
只有崇尚荣誉的军人,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军人
2018年,北京卫戍区组织“侦察尖兵”比武。那时,刘桂林因工作表现出色成为连队最年轻的副班长。比武通知一到连队,刘桂林马上询问孟祥林:“班长,有想法吗?要不咱们试试?”
孟祥林果断回应:“一起去!争取获得好名次,戴上军功章!”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一起走上比武备战之路。
备战刚开始,他们遇到难题:1500米越野射击、实装障碍、牵引横渡等一些难度较高的考核课目,需要重点加强训练。
在牵引横渡课目训练中,孟祥林战术手套不知换了多少双,掌心血泡结痂又破。刘桂林则全程跟随训练,用运动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动作细节。一次训练后,刘桂林对照视频指出问题:“班长,刚才腰部摆动角度小了一点,下一组绑根弹力绳辅助试试。”
在实装障碍课目训练中,他们一起刻苦钻研训法,力争练一次成绩就有一次突破。
很快,比武的日子如期而至,孟祥林和刘桂林二人信心满满,在个人赛上铆足了劲。
一番较量,孟祥林拿下武装5公里第二名,刘桂林夺得1500米越野射击第一名……他们兴奋地认为,只要在接下来的小组赛中正常发挥,夺冠应该“十拿九稳”。
小组赛开始后,孟祥林带着由刘桂林等几名班里战友组成的战斗小组,用很短时间完成作战技能与险情处置考核。
可到了定向越野这个课目,他们却遇到突发事件:导航设备发生故障,致使大家迷了路。时值正午,烈日炎炎,大家体能消耗很大,孟祥林和刘桂林都感觉有些体力不支,有的战友出现脱水症状。为了大家的安全,孟祥林不得已拉响求救信号弹,小组赛因此没能拿到名次。此次比武,他们铩羽而归。
“这次比武失利,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赛前准备不充分、技能掌握不全面、体能储备不充足……”比武复盘,孟祥林带着战友分析失利原因,12页训练笔记记满改进方案。
在随后的训练中,针对各自擅长的课目以及战友不同的训练情况,孟祥林和刘桂林与大家结成互助对子,并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孟祥林体能耐力好,就带着大家练长跑强基础;刘桂林军事技能好,就带着大家练技巧提效率。
夜深了,学习室里依然亮着灯,孟祥林和刘桂林带领战友,加班加点练地图使用、电台操作等课目,并穿插研讨训练方案,细化人员分工任务。
一年后,期盼已久的新年度“侦察尖兵”比武如约而至。“只有崇尚荣誉的军人,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军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争第一!”出发前,班里参赛战友的誓言响彻云际。
比武开始后,在孟祥林的带领下,战友们都铆足一股劲,突破层层障碍,一路来到上次失利的定向越野课目关卡。这次,大家迅速按照训练分工明确方位、寻找路线,以最快速度规划出机动路径。孟祥林和刘桂林一边分析地形地貌、修正方向,一边带领战友穿树林、过山谷。
“前边没路了,可是判断目的地就在不远处,怎么办?”一名战友急切地问道。
“没有路,就开辟出一条新路来!大家把衣服扎紧、检查好装备,跟在我们后边走。”孟祥林和刘桂林冲在前面,硬是在密林中闯出一条新路。最终,他们比规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达终点,取得该课目第一名的好成绩。
此次比武,孟祥林和刘桂林共取得3个单课目第一名,创破1项纪录,带领班里战友夺得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当年底,二人双双荣立个人三等功。
第三个约定:“带出先进班”——
一个人强不是真的强,集体过硬才算真过硬
2021年,孟祥林作为优秀士兵被推荐保送提干,刘桂林接过他的接力棒,成为新任班长。临别之际,孟祥林拍了拍刘桂林的肩膀说:“好好干!桂林,以后你就是一班之长了,一定要带出先进班!”
“班长,你放心好了!我会以你为榜样,当好班长!”刘桂林信心满满地回答。
之后,刘桂林将这份嘱托化为行动,在班长岗位上全力以赴发起冲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平时工作中他更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
班里的列兵陈川,入伍前曾获得省级摔跤比赛第三名,在报名参军时就有一个军校梦。在新兵连时,他的体能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我优越感很强。但下连后分到高手云集的侦察连,他才发现个人成绩在连队只位于中游。每次考核,看着一个个老兵越跑越远的背影,他的意志开始渐渐消沉。
刘桂林发现变化后,主动找他谈心:“当年我下连的时候,也有很多不适应。相信自己、明确目标、踏实训练,你一定可以!”
刘桂林在陈川身上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他及时抓住时机,用暖心的话语给予鼓励。在刘桂林的悉心引导下,陈川重振信心,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训练,各项成绩稳步提升。
带兵人的智慧在言传身教中闪光。面对底子薄、基础弱的新兵徐亮亮,刘桂林创新运用闯关式训练法,将训练课目设计成关卡任务,引导徐亮亮逐步提升训练成绩。
刘桂林不仅在思想上耐心引导、鼓足士气,更在行动上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生动诠释了优秀班长的担当。
“我们班每次执行任务时,班长总是冲在最前面。”和刘桂林搭档的副班长崔永林告诉记者。一次参加考核时,班里战士王超腿抽筋了,刘桂林把他身上的负重接过去自己背上,然后组织战友轮流搀扶着王超完成后续考核。
“一个人强不是真的强,集体过硬才算真过硬!”通过不懈努力,刘桂林带领全班战友连续2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2024年,在优秀士兵保送入学考核中,刘桂林取得北京卫戍区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在赴军校前的欢送会上,从军校毕业的孟祥林特意赶来祝贺:“桂林,恭喜你圆梦了!你今天的成绩,让我感到骄傲!”
“老班长,正是有了你的帮助引导,我才有了今天的成长。每次想起你的嘱托,我的内心就充满动力,努力刻苦训练,挑战自己!”刘桂林说。
奋斗无止境,携手共向前。孟祥林与刘桂林再次约定,以青春为笔,用热血作墨,在共同成长的篇章里,写下属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奋斗是青春的亮丽底色
■付宝石
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一代代青年官兵用热血与汗水浇灌着成长之路。
9年前的金秋,当北京卫戍区某团大学生士兵刘桂林第一次看到班长孟祥林干脆利落的战术动作时,一颗追赶榜样的种子悄然生根。从新兵时的努力拼搏,到下连后武装越野的逆袭上榜,这对战友用汗水丈量奋斗的历程。他们的坚定信念,在“军事训练龙虎榜”上得到印证。
当“侦察尖兵”比武的硝烟升起,这对搭档在荆棘丛中开辟新路。面对装备突发故障,他们用“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的团队精神,在失败中淬炼出更坚韧的刀锋。
从列兵到班长,从军士到军官,既是工作岗位的变化,也是追逐梦想的阶梯。奋斗是青春的亮丽底色。2枚三等功奖章交相辉映,诉说着薪火相传的强军故事。
如今,站在新的军旅起点,他们相约在基层指挥员的新赛道上继续奔跑。这对战友的“成长之约”,正是新时代革命军人拼搏奋进的生动缩影。正如他们写在约定书上的誓言:“强军路上,我们要永远做彼此的参照系。”
这对战友的强军故事告诉我们:青春的姿态,是携手并进的攀登;战友的情谊,是互相成就的奔赴。一名名官兵的成长奋斗,汇聚成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图为辛 铎、张明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