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阜南样板” 求解“高产穷县”难题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作者:史力 汤小波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7-21 12:54:40

日前,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现场会在阜南召开,“阜南样板”成为焦点。全国各地的代表实地参观学习。日前,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现场会在阜南召开,“阜南样板”成为焦点。全国各地的代表实地参观学习。

从芒种到夏至,收完麦子又种玉米大豆。刚喘上一口气,阜南县就迎来一场高规格的会议。

日前,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现场会在阜南召开,“阜南样板”成为焦点。全国各地的代表实地参观学习。河北、江西等地代表介绍推广“阜南样板”成效。“通过学习借鉴‘阜南样板’,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北省武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优联动”发展优质粮,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什么是“阜南样板”?为何要在全国推广?

阜南县商务粮食局局长杨军介绍,2018年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帮扶阜南县,立足其产粮大县优势,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实施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等“五优联动”,探索提升粮食产业效益,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取得突出效果,被总结为“阜南样板”。

所谓优产,就是立足需求种植优质专用粮。阜南“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过去小麦品种多达百余种,与市场需求脱节。“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丰产不增收。‘高产穷县’原因主要是品种杂乱,品质上不去、粮食企业难加工,粮价始终处于‘价格洼地’。”杨军表示。

经过科学推广,目前阜南县小麦已优化到3个优质品种,由企业统一布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购销,引导农民种植,真正实现了“优产”。在此基础上,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迅速跟上。

引入中化农业和中粮贸易两家龙头示范企业,建成3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订单收购,每亩助农增收约200元,1.35万户贫困户直接受益。引进小麦加工龙头企业投资6.3亿元建设面粉生产和食品加工厂,优质粮实现就地加工转化。“阜南县通过优质小麦‘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初步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带动、优质品种规模化种植、粮食提质增产、农民增收的粮食产业脱贫攻坚路子。”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万士其说。

去年,阜南全县推广优质粮食面积达120万亩,粮食总产90万吨,每亩增收100元,农民增收1.2亿元。全县发展粮食加工企业18家 ,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16亿元。

阜南县的探索具有广泛意义。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产粮大县258个,占比31%。这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粮食产业薄弱、粮食种植方式粗放等共性问题。去年,全国13个省的64个原国家级产粮贫困县学习“阜南样板”,发展订单粮食200多万亩,增产优质粮1.4亿斤,联农带农80多万户,增收超4亿元。

“从阜南县这个‘小切口’入手,着力解决我国粮食‘高产穷县’的‘大问题’,‘阜南样板’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探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

集中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壮大粮食产业链关键环节

你对粮库有什么印象?一座老旧红砖房子?这么想你就落伍了。现在的粮仓比你精心装修的豪宅更具科技感。

6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阜南县鹿城镇永兴路北侧的一片工地,林立的脚手架、一栋栋正拔地而起的库房,表明这是个大型项目。“项目占地142.14亩,总投资约1.1亿元,将建设6栋高大平房仓和1栋低温仓,总仓容12.6万吨。”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绿色粮仓”用上了充氮气调、一体化云平台、害虫在线智能监测等技术,实行分品种、分等级、低温绿色仓储,为上游优质粮食收储、下游优质粮食加工提供支撑。

随后记者又来到紧挨着的中裕30万吨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项目工地,同样的火热建设场景。“总投资6.3亿元建设的这个优质小麦加工及深加工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年处理30万吨优质小麦专用粉生产线,带动6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二期计划发展小麦精深加工,生产特级食用酒精、谷朊粉、速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负责人刘凯告诉记者。

以上述两个项目为核心,阜南县正在加快推进占地1682亩的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建设,建设仓储、深加工、粮食集散配送、电子交易平台为一体的百亿粮食产业集聚区。

在阜南县,还有很多处这样“沸腾”的工地,围绕粮食产业链关键环节,一大批投资项目正在实施。“阜南县在解答‘高产穷县’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山东、河南等地比,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阜南县县长李云川认为,阜南粮食产业正处于升级关键阶段。通过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实施大型项目,不断发力前端、补链中端、拓展后端,把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壮大起来,粮食产业才能真正蜕变升级。

6月22日,深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签约在阜南举行。阜南县分别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鲁花等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这些协议项目投资金额大、科技含量高、支撑和带动力强。”李云川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稳步扩大优质粮源基地面积,壮大集聚发展,推进粮油品牌建设,让粮食产业真正成为阜南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三链协同”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阜南样板”在全省的推广,带动了我省粮食产业整体提质增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去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2806亿元,同比增长6.7%,位列全国第三。“优质粮工程实施以来,带动全省244.6万户农民增收18.1亿元,全省优质稻收购价比普通稻平均高0.1元/斤左右,优质小麦收购价比普通小麦平均高0.05元/斤左右。”万士其介绍。

产业要强,关键看产业链条长不长、强不强。我省坚持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做强粮食产业链。“向前端延伸,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向中端发力,补齐粮食精深加工短板;向后端拓展,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 万士其说。

去年,全省分别落实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面积2682万亩、2426万亩,占播种面积比重均过6成。通过“双招双引”,先后引进中化、中粮、金沙河、益海嘉里、五得利、中裕食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促进粮油产品提档升级。培育主食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主食加工园区,建成“主食厨房”网点1366个。

粮食产业能不能富农强县,还要看产业链能否实现价值裂变,为此我省坚持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着力做深粮食价值链。

去年全省组织制定4项“安徽好粮油”团体标准,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1个省域公共品牌+N个市县区域公共品牌+N个企业品牌”模式,构建多层级品牌体系,放大“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促进产品多样化。“通过投资2.9亿元建设、改造生产线,在生产乙醇的同时,可以获得谷脱粉、蛋白向料、沼气等多个副产品,把每一粒粮食‘吃干榨净’。”宿州市皖神公司负责人郭峰介绍。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我省坚持优服务、强供应、保安全,着力做优粮食供应链。去年,全省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310个,新增粮食烘干能力7.2万吨/天,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从源头上把住粮食入库质量关。2017 年以来累计清理烘干粮食700多万吨,节粮减损28.5万吨。统筹推进“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军粮供应、成品粮储备、应急供应网点等“五位一体”融合模式,构建高效便捷的优质粮食供应网络。全省现有“放心粮油”网店2801个,示范企业拥有线下网点9481个。

万士其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在“五优联动”基础上,继续突出政策支撑、品质提升、深度加工和科技创新,提升“三链协同”发展水平,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走出“皖粮”高质量发展新路,继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