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昌平“能源谷”“生命谷”,来自27家中外媒体的40名记者现场感受了这块创新高地的魅力。
土沟村、鲁疃村、北七家村、岭上村,10余年间,京北这四座老旧村落,已“变身”云集十余家央企科研中心的“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之一,未来科学城正加快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大力推动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聚,“能源谷”“生命谷”构建起共享创新高地,全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自2009年7月奠基启动,以未来科技城命名,随后更名为未来科学城,升级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最初,未来科学城只是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交界处10平方公里范围,经过12年的发展,现在的未来科学城整体范围已扩容16倍,扩充到170.6平方公里。目前未来科学城形成了“两谷一园”创新发展格局,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枢纽型主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未来科学城东区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能源谷”的主阵地。“能源谷”突出央企集聚特色和先进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已聚集了500余家相关企业,在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先进储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细分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智能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
10分钟就可以加满氢、加一次氢可行驶630公里、可-30℃低温启动……冬奥会期间,搭载国家电投“氢腾”牌氢燃料电池的700余辆氢能大巴穿行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为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提供接驳服务。服务冬奥的氢能大巴的“心脏”就是氢燃料电池。“对于氢能大巴所搭载的‘氢腾’FCS80燃料电池,我们已经实现材料级全自主化,满足应对冬奥赛区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条件,性能比肩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说道。

氢能大巴。
作为“能源谷”的标杆企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11日上午,在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的展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了公司光伏、风电、环保产业、氢能产业、综合智慧能源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据了解,此次与氢能大巴一同亮相冬奥会的还有3架搭载“氢腾”空冷燃料电池系统的中国商飞无人机——灵雀-H、ET120、GT30,这些氢动力无人机具有零碳排放、耐低温、长续航等特点,将与氢能大巴开展“空地联合”,为冬奥提供电力系统巡检和运力保障。
当天下午,记者们又来到了“生命谷”。作为生命健康领域创新策源地,“生命谷”是全球医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生命谷”由生命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挂牌,集聚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8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脑科学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高地,国际研究型医院、冷冻电镜实验室等平台相继落地,集聚了500余家创新型企业。
据悉,未来科学城将继续围绕集聚一流企业、一流研发机构、一流科技人才,依托现有研发创新资源集聚基础,共同构建北京高质量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