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神州 家国同庆
——全国各地群众欢度中秋
10月6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林街道,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制作中秋灯笼。新华社发
江山万重,皓月千里,又是一年中秋时。
团圆、相聚、奔赴、坚守……无论身在何地,人们心向明月,情系故乡,许下“但愿人长久”的祝愿,在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交织的图景里感受节庆新体验,在中秋国庆喜相逢中体味家国情深的礼赞……
月光所至,既是万家灯火的欢心暖意,更是逐梦奋进的生动画卷。
相约明月,人间至味是团圆
月是故乡明,团圆是中秋的底色。
每个中秋节,家住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的瓦工梁斌都会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桌上少不了的是用面粉、蜂蜜、玫瑰花等做成的“千层月饼”,以及各类肉食和时令水果。
家乡不久前遭遇山洪灾害,梁斌迅速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如今我们安置点上的房屋主体结构已经封顶,质量很好,以后住着放心。”结束了一天建设工作的梁斌与妻子和孩子围坐一起吃着团圆饭,他们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团圆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奔赴,每个脚步都朝着美好的方向。
下午4时许,“渝漂”青年徐佳璐才匆匆抵达重庆江北机场,登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赏月航班”。
“再忙也要回家,虽然4个小时的飞行路途遥远,但想到能赶上和家人吃团圆饭就很开心。”徐佳璐说,“听说今年中秋有‘超级月亮’,我特地选了窗口位置,期待能在飞机上观赏月亮和天山的壮丽风景。”
“旅途中团圆也是欢度中秋的一种形式。”敦煌文旅沙州夜市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永学说,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这里游客量与往年相比呈增长趋势,许多游客举家出游,在远离家乡的美景和美食中共度中秋。
传承创新,欢度中秋情更浓
6日,夜幕降临,广东肇庆端州区白石村已经热闹起来。55名村民甩动粗绳,燃烧的火球旋转翻飞,如金龙盘旋夜空,火光与月光之下,孩子们连连惊叹。
“中秋甩火球祛邪扶正,寓意将吉祥和幸福带给家人。”肇庆市甩火球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汝展说,为了这个中秋,大家一周前就采摘了新鲜的龙眼叶制成120个火球,以此祝福国泰民安、日子红红火火。
当老手艺遇上新玩法,当旧习俗融入新创意,各地的中秋既有“老味道”的醇厚,又有“新表达”的鲜活。
中秋节当天,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的沉浸式演出异常火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三维声场等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人们跟随演员感受“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场景,在超大发光月球下打卡“表白祖国墙”,“愿山河无恙”“家国团圆”的字迹层层叠叠。
这个中秋,舌尖上的美味也已超越甜咸之争,在食材、工艺与文化的碰撞中生发出万千变化。
在新疆乌鲁木齐,奶皮子月饼、酸奶月饼等依托新疆奶制品优势研发的风味月饼,借助电商平台大量发往全国多地;在贵州江口县,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抹茶与月饼邂逅,造型各异的抹茶月饼茶香扑鼻;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以当地特产陈皮为馅料的陈皮五仁叉烧月饼巧妙化解了馅料的油腻厚重;年轻人的月饼“再造运动”更添新活儿:汉堡、馒头、面包被压进月饼模具制成“月饼”……
方寸之间的创新盛宴,让传统节日不再是静止的“文化标本”,而是不断焕发生机的“活态传承”。
情系家国,奋进未来活力足
当峡谷间雾气逐渐弥漫,625米高空处突然亮起蓝盈盈的光带,“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水幕灯光秀开启。“快看!”蹲守在两岸山坡上的游客喊道。只见大桥如银龙吐水,300米水幕从桥体中央垂落,颇为壮观。
9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完工,在国庆中秋假期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区别于其他大桥,游客不仅能钻进桥体走玻璃栈道,还能乘坐观光电梯上到桥塔喝咖啡,体验攀岩、滑翔伞、无绳蹦极等极限运动。
当中秋佳节遇上超长假期,各地围绕核心消费场景推出系列迎客举措,文旅市场迸发强劲动能。
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前半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约12.43亿人次,日均值超过3.1亿人次,流动中国展现出强劲活力。
烟火人间,双节同庆。重大工程步伐不停,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气象。
近来,沈白高铁的开通运营,让长白山接入北京“半日经济圈”;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是我国首个跨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赣州瑞金机场通航运营,赣南革命老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迎来历史性突破……
且喜人间好时节,愿得常见中秋月。
奔涌的活力、不懈的前行,让团圆更有力量。今夜,明月照亮神州奋进路;明日,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继续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