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中外联演见证我军快速发展
外媒评点“和平使命”解放军收获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章节 风雷责任编辑:王李宇薇2014-08-20 09:41

和平使命-2010参演装备大图展示

和平使命-2010参演装备(资料图)

中国曾学到什么?

哈特内特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方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所选择的“标准”是2010年9月10~25日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和平使命-2010”多边军演。据介绍,中国为了向哈境内的马特布拉克训练场投送1000多名军人和大量技术装备,特意组建了3个不同的战斗群:陆军战斗群、空军战斗群和综合后勤群。

按照哈特内特的观点,尽管演习规模和层次受到限制,但解放军依然尽全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抓住难得的对外交流机会。他指出,演习中,解放军得到的最大益处是掌握了将一支千人规模的部队及其装备输送至邻国境内的相关经验,虽然这次部署行动主要依赖铁路,且未明显采用空运方式,但相关经验教训可能为解放军提高远程机动能力奠定基础。

哈特内特认为,其中有益的经历包括:将大规模部队输送至中国境外;人员及武器装备(包括诸如99型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共同输送;解决铁路规格差异问题;在沿途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等──这些都能够为解放军未来的部署行动提供经验教训。

第二种益处是解放军空中力量掌握了针对中国境外目标实施远程空中打击所需的经验,虽然从战术角度衡量,此次演习结构简单,但中国空军仍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协同方式运用担负护航任务的战斗机、空中加油机以及预警机,也可能为该军种提供一些在未来提高此类行动能力的有价值经验。此外,基于在这次演习中成功完成此类任务,使中国空军增强在未来作战环境中实施类似行动的信心。

哈特内特批驳了西方学者完全否认“和平使命”演习价值的观点。他提出,“和平使命”之所以无法上升为由美国主导的诸如“关键决心”“对抗红旗”等高逼真度军演,是由上合组织内在性质决定的。

首先,该组织更多是一个政治而非军事合作组织,它在成立10多年后仍然更多作为国际磋商与合作论坛──而不是军事联盟──发挥作用。其次,上合组织公布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应对地区性跨国威胁,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而不是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军事反应的军事威胁,毕竟上合组织不是军事联盟。从这个根本角度衡量,在已有的“和平使命”演习传达指令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咨询和平等协商方式,这种情况显示该组织更注重政治而不是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