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的前前后后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傅柒生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4-09-28 04:05

如何坚持井冈山的红色割据?如何击退强大敌人的步步紧逼?如何带领新生的人民军队走出困局?这一个个大写的问号横亘在毛泽东和朱德心里,重如千斤

循山而进,仰山而上。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在枫树坪下记下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故事。随后,部队上了井冈山。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迎着强劲的山风招展飘扬,把井冈山的伟人峰点缀得分外妩媚和绚丽。

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的消息,很快被风的使者带给了正在粤赣山路上艰难踯躅的南昌起义余部。朱德、陈毅心头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立即派毛泽覃前往联络。无独有偶,毛泽东也在急切地寻找朱德,并派人下山接应南昌起义部队。双方的代表各显神通,不辱使命,各自找到了对方。1928年4月下旬,这两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最早发动武装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在历经百折千回之后终于会合到了一起。

4月24日前后,井冈山翠竹葱郁,杜鹃灿烂。砻市龙江书院里,一场历史性的会面徐徐拉开大幕。

朱德、陈毅早早地站在龙江书院门前的石拱桥上翘首以待,远见风尘仆仆的毛泽东身着一件灰布衣,健步如飞地向他们走来。到了拱桥前,毛泽东疾走几步,朱德紧趋而上,两双大手紧紧相握在一起。“你好,润之兄!”“你好,玉阶兄!”他们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是那么热烈,又是那么深情。

5月4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合编成立,后按中央指示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毛泽东和朱德这两位近乎完美的天才搭档,带领这支朱毛红军,以如椽之笔书写了中国历史的壮丽篇章。

朱毛会师后,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特别是龙源口大捷,红四军打破了赣敌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剿”,从而使红军得到了宝贵的发展之机。在井冈山上,毛泽东经常形象而不失风趣地比喻说:“人不能老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就得靠屁股,根据地就是人民的屁股。”红四军在这里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很快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推进到了全盛的时期。当1928年夏季来临的时候,五百里井冈已遍插红旗。

井冈山的革命火种把国民党的屁股烧烫得坐卧不安,决计无论如何也要扑灭这颗星星之火。1928年11月,蒋介石纠集湘、赣两省之敌,准备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并加紧进行经济封锁。12月上旬,当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以期在朱毛红军的帮助下将他们刚刚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获得巩固和发展时才痛心地发现,红四军不仅面临的军事态势极为严峻,而且贫困拮据的经济状况几乎已经威胁到了红军官兵的生命。

如何坚持井冈山的红色割据?如何击退强大敌人的步步紧逼?如何带领新生的人民军队走出困局?这一个个大写的问号横亘在毛泽东和朱德心里,重如千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