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的前前后后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傅柒生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4-09-28 04:05

井冈山银装素裹,惟余莽莽。随着朱军长一声“出发”的命令,红军战士跟随迎风飘扬的鲜艳红旗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宛如游龙

1929年元旦过后,井冈山成了冰雪的世界。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甚至没有御寒的棉被。然而,从他们口中传出的依然是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动听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如何击破敌人“会剿”和解决经济诸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最后裁决的时刻。1月4日至7日,中共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红五军军委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联席会议,最终确定了把红军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井冈山正面对付敌人的进攻,另一部分外线作战,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并趁机解决困扰红军经济给养问题的“围魏救赵”之策。

相见时难别亦难。1月14日,黎明时刻。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共3600多人集结在茨坪以南的下庄、小行洲,与自愿承担起守山之责的红五军兄弟告别。没有眼泪,只有一声声肺腑深处发出的珍重;没有胆怯,只有寒风中依然刚毅的神情。此刻,井冈山银装素裹,惟余莽莽。随着朱军长一声“出发”的命令,红军战士跟随迎风飘扬的鲜艳红旗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宛如游龙。

没想到,“围魏救赵”的计策很快就被敌人识破,井冈山在万般无奈的风雪交加中陷落了。此时的红四军主力也是处境艰难,厄运连连。自离开井冈后的短短十六七天,一败大庾,二败平顶坳,三败崇仙圩,四败圳下村,可谓屡战屡败,茫然无助。

圳下突围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掉了队,腿部中弹后受伤被俘,受尽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灭绝人性的敌人还残忍地割下了伍若兰的头颅,吊在一个架子上面,上书“共匪首领朱德之妻伍若兰”,立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漂流,沿江示众。当时,伍若兰才芳龄26岁,与朱德结婚还不到1年。朱德听到了妻子不幸遇难的消息悲痛不已,从此,独独爱上了兰花。

天,飘着鹅毛大雪,冰封大地,更冷冻着红四军战士的心。“天天被白军撵着走,都快过年了,还往哪里走?”“撕破龙袍是死,摔死太子也是死,与其这样被动挨打,不如与敌人拼个鱼死网破。”在失败的阴影下,怨言渐渐滋生。

为了鼓舞士气,总结下井冈山以来的战斗经验,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红四军在闽粤赣三省边界交会之处的罗福嶂召开了前委会议。

会议是在一个祠堂里举行的。厅堂里,燃起的篝火噼啪直响,围火而坐的毛泽东、朱德、陈毅、朱云卿、罗荣桓、林彪、蔡协民等人却一个个神色黯然,哑然无声。

这时,陈毅从裤子里捉到一只虱子。他灵机一动,风趣地说:“你们看,我捉到了一个‘俘虏’。”说罢,把拇指和食指捏着的一只虱子用口水点湿,扔进了火堆里。沉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是啊,不就是打了几个败仗嘛!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何必像死了爹娘似的。”朱德首先开口,他鼓励大家说,“前面有敌人拦我们,后面有敌人追我们,我们是真正的腹背受敌。要是贪生怕死求一条活路,那很简单,只要等敌人来时缴枪投降就可以了,但要是想革命到底,争取以后有好日子过,那就得靠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把敌人消灭掉……”

“对,把敌人消灭掉,打吧!”大家高喊。

罗福嶂会议重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紧接着,红四军就在大柏地绝地反击,用胜利的捷报点燃了1929年农历新春的爆竹。

然而,回望来路,关山迢迢,井冈山的陷落,更阻隔了归途。向何处前进?向闽西挺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