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根在人民是胜利之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杨祖荣责任编辑:张硕2014-10-31 02:28

定力之思——

千变万变,宗旨是万万不能变

1、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站稳人民的立场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时代的哲学气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互联网浪潮澎湃,价值观多元,自由、个性备受追捧,质疑、嘲讽,甚或解构经典,泛滥成一种“负能量”。

“乱花渐欲迷人眼”。部队并非真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不经意间也推开了军营的窗户。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迎来新的时代之考。

在驻沿海某部采访时,团领导递给记者一份刚出炉的新兵思想调查报告,不无忧虑地说,社会大环境熏陶下,一些青年价值追求功利化,对人民军队宗旨不甚了解,在“为谁当兵”上认识模糊,奉献精神相对淡薄。

还有一种观点,在部分官兵中也颇有市场,认为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只要军事够强,武器够先进,就能打胜仗,过去人民战争那一套过时了。

“过分相信军事力量,而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古田会议曾极力纠正了当时红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倾向。今日重温,仍振聋发聩。

“打江山为人民,打江山靠人民”。听起来很普通的大白话,却是战争年代无数军民用鲜血凝炼出来的。“最后一个儿郎送上战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一个个最后,蕴藏着我军制胜密码。

年轻一代对这句话,已无先辈那样的感同身受。一位将军感喟:和平时期,军队搬进营房,不再像战争年代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官兵的衣食等物质需求,也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支前群众的独轮车早成文物。与群众接触少了,感情也淡了,一些官兵对我军服务人民的宗旨缺乏情感上的认同。

时代氛围在变。但,千变万变,我军宗旨绝不能变,站在人民的立场始终不能变。“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子弟兵当有此定力。

须知,一支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队伍,犹如没了根的浮萍,终将迷失在这个斑斓的时代,重蹈巨人安泰离开大地之后力量消失的悲剧。

2、对人民的大爱,要连绵不绝

此行采访,记者设计了一份不记名调研问卷。总计收回230份有效答卷,记者一一梳理、归类,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在“当人民有难,你能否不顾生死挺身而出”选项中,近90%的官兵坚定地选择了“能”;而被问及“你能否坚持每周帮助群众做一件好事”时,11%的官兵选择了“否”,37%的官兵态度模棱两可,表示“有难度”。

还是座谈会上一位90后战士的话说得坦诚,“如果去抢险救灾,我肯定冲在最前。但如果老是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没多大意思。”

不用苛求这位小战士的直率发言,也无需怀疑关键时刻子弟兵的表现。从’98抗洪到抗击非典,再到汶川抗震救灾,每次大灾突袭,子弟兵从未让人民失望,写就多少感人的经典篇章,又涌现出多少英烈忠魂!

问题是,这种对人民的大爱,在平常日子里延续得如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单位经常性群众工作开展得并不好,百姓心里有看法。

某部一位经验丰富的群工干事,向记者总结了爱民助民活动中易出现的问题:过节走访老百姓例行公事,握个手、送桶油、合个影;帮扶群众图见效快,“政绩工程”思想在作怪;锦上添花的事多,雪中送炭的少。

分析上述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办事人员对群众感情冷淡,更多的,还是思想认知上有偏差,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不必太认真。此论谬矣。

小事中见大政治。“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着幻想。”古田会议曾一针见血地剖析了此种现象。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所到之处自觉做到“五不走”:水缸不满不走、院子不净不走、借东西不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不走、群众纪律不检查不走。此举,赢得民心,夺得天下。

对人民的大爱,既需要惊雷般轰轰烈烈,更在于平常细微处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