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海长李奎和妻子杨颖。 李唐 摄

轮机技师周军生与妻子王红玲和儿子在一起。李唐 摄
潜艇是水下杀手、国之利器,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任务。艰难抉择的时刻,他们一往无前、敢于担当——
除却使命一无所求,为了使命一无所顾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选择。
那一年远航,372潜艇一侧浮箱的管路突然爆裂受损,官兵们几经波折终于脱险。
上浮后,时任艇长刘涛征求大家意见,官兵态度高度一致,纷纷请战:拼死也要完成任务!
简短的一句话,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要知道,虽然潜艇成功浮出水面,但装备受损后一时难以修复,而后续任务时间漫长、情况复杂、充满变数,挑战空前。
要知道,在潜艇即将穿越的海区,连续的台风正在洋面上等着他们,而浮力的损失让他们难以深潜躲避台风,风险巨大。
这是一个常人难解的选择。
正如有海军领导事后所言,372潜艇即使申请返航或者等待救援,其表现也堪称优秀。此时如果向上级请示报告,应该是最合理、最保险、最安全的选项。
刘涛事后告诉记者,选择继续执行任务就意味着要承担所有责任。后果大家十分清楚,单位的成绩、个人的“功名”以及自身的安全可能都得搁上去。
为什么他们仍要迎难而上?
事后,当人们调看海上临时党委会议记录,翻阅官兵自编的《水下长城报》时,不禁泪湿衣裳。因为,在这群为国担当的“深海铁汉”心中:军人使命高于天!
在漫漫的水下征程中,这样的选择并非唯一,而是之一。
那年秋天,该艇在演练中实射某新型导弹。这一刻,上级领导的目光正盯着这片海区。
按以往惯例,他们既可以在水面打,也可以在水下打。为了保险起见,寻常的做法是选择前者,毕竟打不中不但会影响演练成绩的评定,而且在各级领导面前不仅不能“露脸”,还很“丢脸”。
怎么打?372潜艇不走“寻常”路,当他们航渡至目标海区后,便一个“猛子”扎进大海不见踪迹,引得观摩领导举起望远镜四处搜索。
突然,波涛起伏的海面掀起波澜,一枚导弹喷出耀眼的火焰腾空而起,在海天之间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即便降低高度掠海飞行,疾速扑向目标靶舰。
轰!一声巨响,靶舰被洞穿一个大洞。这一击,打出了舰队的新纪录,也打出372潜艇的赫赫威名。
淡看“功名”、直面生死,该艇官兵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除却使命一无所求,为了使命一无所顾。
有一年演练,372潜艇受命使用某新型导弹试验,恰好赶上不期而至的台风。为了摸索出新武器的极限性能,372潜艇官兵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果断出击,冒险拿到武器的详细数据信息。
风浪中,他们不仅打出了新武器的技术极限,也突破了自己身体的生理极限。看着备受台风折磨的官兵,工厂和院所的专家们不住感叹:“这里的军人真敢豁出去!”
又是一次出航。誓师会上,艇长易辉的话语慷慨激昂:“潜艇是水下杀手、国之利器,担负特殊的使命任务,我们绝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