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缅怀先烈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本报特约通讯员 魏红光责任编辑:刘航
2016-04-04 02:01

怀抱记忆,负重笃行

清明节前夕,驻吉林省梅河口市某部来到梅河口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图为官兵向烈士献花。翁伟立

1949年9月30日,建国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当天傍晚,毛主席亲自执锹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60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象征,每天成千上万人慕名前来瞻仰。65年后的同一天,全国烈士纪念日诞生,以法律形式确定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烈士纪念活动。

铭记先烈、传承历史,方能笃定前行。建国后,国家积极兴建包括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在内的烈士纪念设施,传承历史记忆,为集体缅怀先烈提供场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也体现出国家对烈士纪念工作的重视。1980年6月4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对烈士纪念做了原则规定,后来针对烈士设施保护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修订。此外,我国建国后先后修订公布《烈士褒扬条例》《烈士公祭办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部法规规章,连续24次提高烈士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

英烈从不孤单,在政府为烈士纪念提供保障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加入进来。大型烈士文献纪录片《华夏丰碑》曾因在央视热播引起轰动,这部全集为181集的纪录片以181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为中心,介绍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而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方正是民政部下属的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该促进会宣传部部长王学伟告诉笔者,这部纪录片目前仍有几十集正在制作中。该促进会宣传部主要开展海外中华英烈遗骸的搜寻和迁移工作,为海外英烈归国提供支持。“2014年和2015年,我们参与了中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活动。”谈及当下开展的烈士纪念工作,王学伟说:“总要有人去做些事留住一些东西,我们做这些就是为了弘扬英烈崇高精神,促进英烈褒扬事业发展!”

民间组织为纪念烈士凝聚起一股力量,个体的默默奉献也不容忽视。这其间有见诸报端为人熟知的南京炮兵学院退休教员费仲兴,他曾多年如一日寻访将834个遇难同胞姓名刻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哭墙”上。也有默默无闻隐匿在人群中的江苏省泗洪县朱湖镇村民邱德平,今年94岁的她,践行一个心里的承诺,义务为安葬在村里的烈士守墓70载。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近代中国牺牲烈士约为2000万名,截至到2014年8月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塑像、骨灰堂等纪念设施2.9万余处。那些散落在不为大众所知角落里的烈士们,你们的身旁,是否也有这样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用岁月和陪伴表达着最朴素却最真实的崇敬。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