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神十一”乘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新老搭配”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通化 邹维荣 张新 韩阜业责任编辑:高飞
2016-10-16 08:25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景海鹏着航天服照片。朱久通 摄

中国军网记者独家专访“神十一”乘组指令长、特级航天员景海鹏——

“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中国军网记者 王通化 邹维荣 张新

预约的采访被一推再推,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标记着“神十一”航天员备战前的忙碌。

很难想象,在所有考核全部结束之后,在临战前夕,两名航天员从早到晚的时间仍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终于,晚上9点半,记者在航天员教室里见到了刚刚在这里上完课的“神十一”乘组指令长、特级航天员景海鹏。

因为是老朋友,因为时间紧张,几乎没有寒暄,景海鹏和记者隔着一张课桌开始切入主题。、

话题围绕梦想、战友与团队展开。景海鹏思维缜密而快捷,语速恰当好处但语意绵密不绝、层层推进。他的话语朴素中带着升华、思辨中透着睿智,在不动声色中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不觉已是深夜,采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以下记录的,与其说是景海鹏的梦想人生,不如说是这位中国三度飞天第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

记者:您曾经说“人生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而成的”,如何解读你的“梦想人生”?

景海鹏:如果我说,从小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一定是骗你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航天员这种职业。我是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之后,才有了当航天员的梦想,才有了飞天的梦想。

记者: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景海鹏:你或许不相信,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但因为我个子矮,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拎包。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输就得练。我从邻居家借来一个瘪了的篮球,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篮筐,然后每天放学就对着那个“篮筐”投球,晚上也接着练。终于,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队里主力受伤下场,轮到我替补上场。我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2分球,为我们队赢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之后,我就成为篮球场上永远的主力。

记者:第一次梦想成真的感觉怎么样?

景海鹏:有一个情景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多少年都挥之不去。那天,我拎着那种带着橡皮盖子的盐水瓶去供销社打酱油。供销社有个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我:你不是那个“海鸥五号”吗?当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很快明白她说的是前几天公社组织的一场球赛。那天我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一开始上场没人注意你一个小个子,但接连几个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没想到这个阿姨记住了我这个“海鸥五号”,从此“海鸥五号”就叫开了。打完酱油,我掏钱的时候,阿姨连忙说:球打得好,不要钱了!那一刻,应该是我人生一个巨大转折。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者: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点燃一个梦想。

景海鹏:是啊,从那以后,一打一发不可收拾,从村小打到市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飞行部队,一直到现在,一点都不夸张,我到哪个队,哪个队就是冠军。前两年打比赛,我每一场最少都要打够3节,有一场比赛我一个人投了48分。今年准备“神十一”任务,训练太紧,也不让对抗,我就在夜里练连续投篮。两周之前,我还和教练比赛,我连续投中67个,距我76个纪录还差一点。

记者:篮球主力梦实现了,紧接着又实现了飞行员梦、航天员梦、飞天梦。

景海鹏: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所以“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梦想的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