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人民陆军的发展史 一部改革创新史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大勇 邵敏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04-10 05:02

逢敌亮剑——

赓续曾经的荣光

子夜,南方某丛林训练场依旧铁甲轰鸣。

三级军士长刘龙正在测试某新型保障车的动态作战性能。就在前几天,这位老兵操作该新型保障车创造了在夜间动态条件下保障补给的新纪录。 

“组建77年来,我部历经9次转隶、10次改编、12次换防,但无论怎么改、怎么转,在烽火岁月中磨砺出的那股子英雄气却从未淡去!”跳下装甲车,老兵的眉宇间露出了骄傲的神情。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既需要物质上的换代升级,更需要精神上的赓续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军队的传统就是陆军的传统,人民军队的根脉就是陆军的根脉。

“一张照片记录一段光荣历史、讲述一个精彩故事。”2016年秋,陆军某旅在网上旅史馆组织“晒晒光荣照片”活动,百余张反映优良传统和历史荣誉的照片成为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其中一组照片记录了该旅1998年参加九江抗洪抢险的震撼场景。当时正值我军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目标调整改革时期,全军精简员额50万。危急关头,上级点名让该旅官兵担负封堵决口的艰巨任务。一声令下,官兵没有因为面临改革调整而犹豫分心,他们千里奔袭,连续奋战4昼夜,成功封堵了长达57米的决口,被上级领导称赞“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锤炼逢敌亮剑的血性和胆气,既是每名陆军官兵责无旁贷的本分,也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的应有之义。

初春时节,正在组织要点夺控战斗演练的西部战区陆军某部官兵趁黑潜入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没多久,天气突变,飘起了大雪。通信兵何伟不知何时已脱下迷彩上衣,把电台包裹了起来,又用手在身下刨了个坑,把电台严严实实地保护好。出击命令下达后,已在雪地里潜伏了3个多小时的官兵按战斗计划,向“敌”阵地发起了猛攻,半小时便解决了战斗。

“战场上啥情况都可能出现,卧雪挨冻算个啥?就是关键时刻让咱堵枪眼,咱也不眨眼!”战斗结束时,全程观摩演练的将军找到何伟,这名列兵这样回答。

基因传承、血脉赓续。“过去,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未来,我们也将所向披靡、敢打必胜!”从习主席手中接过鲜艳八一军旗的新一代陆军官兵,有信心在改革强军的征途上创造新的胜利,书写新的荣光。

心无旁骛——

和新型陆军一起成长

新营区环境到底有多艰苦?2016年初,当白发苍苍的教授来到陆军某部机关新搬入的营区调研时,禁不住落泪了——

低矮的营房、斑驳的墙壁,就连刚刚清扫出来的路面,也是坑坑洼洼。办公桌更为简陋,大部分是由旧木板、钢管和角铁拼装而成,或者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

而由营学习室改造的该部作战值班室,却是另一种情形:满墙的显示屏幕、齐全的指挥席位、巨幅的作战地图,各种通信手段全面覆盖,接哪哪通、叫谁谁到……战备值班功能一点没降、作战指挥要素一个不少!

好一个无怨无悔、艰难创业!好一个雷厉风行、时不我待!临别前,老教授挺直腰板,向官兵们庄严敬礼!

一声令下三军随。先战备、再办公、后生活,这样的情形,在陆军移防和新组建单位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接到组建命令,南部战区陆军直接进驻原广州军区某通信团。由于办公区不足,政治工作部许多干部只能挤在团招待所办公。干事全俊华和战友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既当宿舍又当办公室。除了两张床以外,仅剩的过道空间还摆上了长条凳用于放置资料。屋里的两张小桌子被三台电脑和各种文件占满,阳台上摞起来的打印纸、文件柜等办公用品有一人多高。“我们不是奔着过日子来的,是奔着干事业来的。”全俊华笑着说。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错过一个时期,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在陆军各级领导机关,处处涌动着像全俊华这样干事创业的激情。

“计利当计天下利”“人生何处不青山”。为支持改革,陆军官兵服从大局需要,听从组织安排,不讲条件、不讲价钱,脱军装、调岗位、换驻地,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改革。已经被确定为转业对象的新疆军区某兵站站长侍振江,坚决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在最后一次上高原执行任务时,因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为边防建设操劳奔波的路上……

尾 声

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陆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全域机动、立体攻防的现实要求,数万公里漫长边境线、海岸线的和平安宁,“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光辉前景,都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陆军的使命远未结束,陆军的建设任重道远。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大风起兮云飞扬,换羽新生看今朝!让我们拭目以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