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边海防官兵在战位给您拜年(剪辑/袁钰)
坚守远方
是为了家国团圆
有“我”守望
才能点亮万家灯火

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
从国门口岸到沿海岛礁
千千万万边海防军人
以青春热血、勤劳汗水
守护着祖国与人民的和平安宁
卫国戍边、无上荣光




北礵岛
在北礵岛有一句话,叫做:一日北礵兵,终生北礵情!

这里的官兵们心连心,把北礵岛当成了自己的家。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新年来临之际,驻守在闽东北礵岛上的全体官兵们对全国人民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一张张喜庆的面容里,写着欢快、幸福、愉悦,也写着对明年的盛情期许。

身处偏远海岛,远离繁华闹市,紧盯前方,身躯挺拔,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精彩灿烂的军旅人生!

红山嘴边防连
红山嘴边防连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海拔1988米,因每年大雪封山长达八个月,素有“雪海孤岛”之称。这里大雪经常封山、交通经常阻断。但这里的官兵们穿冰河、趟雪地,始终坚守在祖国的边海防线上。



玉麦边防哨点
玉麦边防哨点驻守在海拔3532米的西藏山南隆子县玉麦乡,守护着祖国这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疆,与玉麦乡的百姓们用实际行动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红其拉甫
红其拉甫口岸位于中国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红其拉甫口岸海拔4733米,同巴基斯坦毗邻,北距塔什库尔干县城125千米,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986年5月1日正式向第三国人员开放。红其拉甫风光壮美,但由于环境恶劣素有死亡山谷之称,当地居民主要为塔吉克族。口岸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边防连驻地海拔4300米,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


迈丹边防连
迈丹边防连成立于1962年8月,驻地海拔2505米,距团部75公里,常年担负边境管控任务,有5个通外山口(库尔撇别里、博孜艾格尔、25号界标、和坚特、耶尔捷涅),主要采取乘车、骑马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边境巡逻。


迈丹,在柯尔克孜族语中意为“上有油、下有粮”的意思,连队常年戍边,继承发扬着“丹心向党、牺牲奉献、坚若磐石、忠诚戍边”的连魂,发扬“迈步强军征程,丹心戍边为民”使命,逐渐挖掘形成了“五星杨”、“戍边石”、“戍边亭”、“爱民林”“戍边爱民石”等红色资源,全面建设保持了科学稳步发展。

昆木加哨所
昆木加,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诗一般的名字,总惹人无限遐想。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距中尼边境最近处只有4.5公里,是西藏军区最西端某边防团的一个哨所,大雪封山期长达5个月。

建哨以来,一茬茬哨所官兵以“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崇高信念,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忠诚戍边、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剿匪平叛、边境管控、巡逻执勤、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筑起祖国西南边陲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


“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边防连
白哈巴边防连,被誉为“西北第一哨”,连队地处阿勒泰山深处,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酷热短暂。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毗邻接壤,防区有着古朴淳厚民族风情的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和著名的喀纳斯湖景区。

驻地白哈巴村由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构成,连队从“三峰骆驼一口锅、风雪严寒住地窝”的老边防发展到花园式营区综合化保障,一代又一代官兵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默默坚守着无私奉献的信念,形成了“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的连魂。


“国门卫士”吉木乃边防连
吉木乃边防连驻守在中哈边境,防区有着始建于1916年,象征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古老国门,被称为“西北第一门”。吉木乃官兵也因此被称为“国门卫士”。曾经是中俄、中苏通邮通商的国际通道要隘。

201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吉木乃口岸由边防武警移交至吉木乃边防连,连队设立国门前哨班长期驻守在此,负责国门的日常管理执勤任务,保证国门口岸内的安全稳定。春节期间,前哨班的战士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一天24小时巡逻执勤,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

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六连
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六连驻守在海拔近3000米的藏南谷地,担负着全西藏军区最为艰险的巡逻执勤任务。
一条五天四夜的巡逻路,老虎嘴、刀背山、绝望坡等等一系列让人闻风丧胆的地名已经带走了14名官兵的生命,而这里的官兵依旧常年坚守在这里,用坚实的脚步书写他们心中的忠诚。


他们远离尘嚣
咀嚼着孤独与寂寞
他们默默无闻
你平时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们
但在祖国万里边海防线上
遍布着他们青春的足迹
他们的生活不止诗和远方
还有家国边关


(特别感谢薛萍、孙斌、蒋敏杰、孙家奇、冯啸、郭聪聪、李刚、哈志麦、胡铮、徐明远、蓝峰、姬文志对拍摄以及素材提供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