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胡松涛新著《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王久辛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1-26 10:36

历史天空摘下的88颗星星

——品读胡松涛新著《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王久辛

胡松涛新著《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虽然不到30万字,但是写就此书所需要耗费的精力,似乎要比一般的著作大得多。如果你读得沉浸并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就一定会被书中内容之深厚丰富而牵绊、驻足、感动。88个关键词,每一个词的词源出处均有所依凭与根据,没有空泛的抒情议论,却有摆事实讲道理的认真分析。

思想的诞生,源于情感的撞击与精神的砥砺,而真正促使思想诞生的内驱力——我由胡松涛此著获得了启迪:似乎正根由词的诞生。因为陈词滥调承载不了崭新而又磅礴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则一定要依仗鲜活的、锃亮的、有质量、有内涵,同时又能够“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并引起广泛、深入、持久共鸣的闪闪发光的词。诚如此书所凡举的“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等等毛泽东风格与色彩的关键词。然而,若是用毛泽东的语言来设问:这些词儿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显然不是,而是毛泽东吸纳天地万物、百科经典之精华,又经过了革命实践的情感撞击与精神砥砺之后,才在不断的实践中诞生,并裹挟着崭新的思考喷薄而出。

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至今,尽管时间如潮水,浸过了近40年,然而毛泽东思想,却一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如一星烛火、一盏油灯,始终闪耀着光芒。事实上,写一本书并不难,每年的出版物堆积如山,难的是面对庞大复杂的历史与历史人物及相关的万端世象,能够准确地找到表达历史事实与真相的头绪,并且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以为胡松涛的确抓住了进入毛泽东思想的一个路径:他通过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由表及里,由浅至深,从浩瀚的大海中,打捞出了思想的珠玑。

书中,胡松涛引毛泽东原话:“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评论,要一分为二。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胡松涛所发现的,是既看到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每个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等历史功绩,同时又看到秦始皇“无聊得很”的一面的毛泽东。通过一个小小的词目,胡松涛既讲清了历史人物的功过,又讲明白了毛泽东真正的历史态度与历史观。事实上,胡松涛客观理性地为中国当下思想文化领域现实的尖锐对立,提供了反驳与立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与依据,为廓清纷乱的思想,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导引下的思考、分析与辩证批判的方法,这也是尤其值得称道的。

其实,在我看来,当下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表面的、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迫切需要一个客观的、理性与科学的、大历史观的问题。寻根追源,不能不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仅凭个人的经历与阅历、凭纯理论推演到现实去找例子,那都很难避免夹私带愤,很难脱离书生意气,很难应对纷至沓来的海量信息,尤其无法应对不同世界观推导出的思想分歧与理论思潮,特别是很难应对在东西方不同价值观的撞击中所产生的尖锐冲突,等等。事实上,这所有问题的缤纷呈现,都是大的历史观的缺失所导致。也正是从这一突出的严峻的问题出发,我才深切地认识到胡松涛这本新著的重要价值。尽管他只写了88个关键词,但我欣赏的却是他对每个词所持有的寻根意识与查证精神,尤其是观点依史而论,扎实、有力、不空泛,言之有物,绝不虚无,论点均有依仗,论据叙事生动。尽管表面看到的是一条一条的小词目,但写出的是一篇一篇的大文章。组合起来通读,便让人犹如摘下了历史天空上的一颗一颗星星,在人们的眼前亮晶晶地闪耀,着实令人欣喜。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不足之处,我觉得个别条目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使每一条目相关联的人物与事物更深入丰满,那样这本书或许就更雄浑厚重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