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减少“心距”,笔记贵在消化吸收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从现实情况看,官兵思想基础、做事方式、看问题角度都存在差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出现“一锅煮”的情况,而是要“量体裁衣”适合个人特点。教育者授课时不但要与官兵“面对面”,更要做到与官兵“心与心”,充分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说的越多道理就越对,也不是嗓门越大效果就越好,而是看能不能引起心里共鸣、说到官兵心坎里。有些教育者总是坐在桌前一厢情愿假设问题,却不愿扑下身子深入了解官兵,根本抓不住官兵思想的“症结”。结果只能是台上“口若悬河”、“笔走龙蛇”,台下“无所事事”、“昏昏欲睡”,打动不了心、触动不了情,再多的教育也没作用。只有拨动官兵心弦,才能引起情感共鸣。教育者要走进官兵心里世界,切实弄清楚官兵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瞄准心灵做教育,不能自想自说、自演自夸。
记得一次教育后,机关随机抽点学员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翻开教育笔记本,每个本子都是提纲完整、格式统一,笔记写的工工整整、认认真真。但进行提问时却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教育授课内容,早已将教育内容“抛到九霄之外”。教育笔记的存在只是为了检查时“过场面”,却进入不了官兵脑海当中。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克服自身的狭隘性,教育的作用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而改变身体行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为应对检查时的查漏补缺,而忽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单纯地把教育内容落实在笔记本上,而不加强思考与理解,脑中一片空白,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发挥不了作用。要改变过去那种“迎检式”教育笔记书写方式,不再设硬性的记录内容,而是把授课内容以学习体会、个人感悟的方式书写在笔记本上,逐渐使官兵消化吸收。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开放共享”
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官兵现在的需要,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适应时代特点需要的方式,是部队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青年官兵处在网络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亲身经历网络时代。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部队网络化建设也有了巨大提升。部队不是真空场,网络已渗透军营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冲击。现在的情况是,学一次政治教育不如看一条微信朋友圈消息的作用大,写一篇教育笔记不如跟几条网络帖子效果好。官兵心在网上、情系网上,那么政治教育也就应该在网上“互动交流”、“开放共享”。一些官兵听不进教育道理,而是热衷于网络“好文章”,不看看“心灵鸡汤”,整个人就空虚没力量。针对这些情况,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官兵的疑惑在网上互动解答。积极顺应新时期官兵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将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开展官兵网络思想教育,使官兵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要仔细研究新形势下政治教育规律,建立并强化互联网教育发展理念,增强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互联网使政治教育按下“快捷键”,成为官兵喜爱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实效,推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迈向新台阶。
教育之要,在于奔着活思想去;教育之效,在于把问题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是部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想充分体现出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要找出新对策、走出新路子,让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走进官兵心脑。政治教育要时刻抓住“人”,做到以人为本;把握“真”,做到求真务实;落住“实”,做到深入真实;突出“新”,做到发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官兵的责任担当、大局意识、创新思维,在强军兴军道路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