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书中探寻制胜之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发财 李建廷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9-30 04:01

在人类文明宝库里,兵书是一颗璀璨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六韬》《孙子兵法》《论持久战》《战争论》《海权论》《制空权》等,这些古今中外的兵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其中蕴含的战略战术思想,横跨历史长河依然折射出震古烁今的思想魅力,对我们增强战略素质、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军之大事,命在于将”。毛泽东同志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里,十分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多次请人从敌占区为他购买《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他很快就组建了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研讨班,学习借鉴西方军事理论。刘伯承元帅早在年轻时代,就努力研读兵书,对许多名篇都能熟背。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他创造性地指挥了许多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斗,与他从兵书中充分汲取营养是分不开的。

军队领导干部作为未来战争的指挥员,更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古今中外经典兵书的学习研究运用,活学活用,古为今用,外为中用,深入学习蕴含其中的战争艺术和料敌于先的军事韬略,不断提升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努力做到视野开阔、胸有成竹,随机应变、遇难有策,在瞬息万变的未来战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战胜不复,形于无穷。如今,信息化战争的大幕早已拉开,下一场战争淘汰上一场战争,成为一种常态。研读兵书,既要在总结中推陈出新,梳理归纳出规律性认识,又要防止和克服将历史经验教条化、模式化,禁锢思维、限制发展。现代战争是战术和技术的较量,也是知识和智慧的抗衡。我们要手捧书卷、勤学苦研,不断提升自己的韬略、知识、技术和勇气,为制胜疆场、决胜未来奠定基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