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红军走过的荆棘之路 走好强国强军新长征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何 雷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0-13 00:02

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两万五千里长征,既是红军将士用穿着草鞋的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更是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铸就成功的。长征中,红军不仅要直面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而且随时都要经受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重要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为了苏维埃”“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他们的革命理想;“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坚信革命事业必胜、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他们的执着信念。在这种崇高理想、奋斗目标、坚定信念的鼓舞感召下,红军焕发出巨大凝聚力、旺盛生命力和顽强战斗力。我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率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时,看到有许多冻僵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其中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这样的动人事例不胜枚举。红军将士就是靠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惧风雨,不畏艰辛,前赴后继,奋勇前行,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2016年1月,习主席视察第13集团军,在参观军史馆时,看到红军战士在长征中吃剩下的半截皮带,驻足良久,深情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80年前,理想信念是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强精神支柱;80年后,理想信念仍将是逐梦圆梦、强国强军的伟大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深刻感悟长征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补足精神之钙,铸牢灵魂支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才会高,眼界才会广,心胸才会更宽阔,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浮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政治本色。

培育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英勇顽强、不胜不休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充分彰显了英勇顽强、不胜不休的战斗作风,铸就了人民军队坚不可摧、无往不胜的赫赫军威。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军重兵围堵,红军将士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面对激流险滩、冰山雪岭、沼泽草地,红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和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面对粮弹不济、缺医少药、衣不蔽体等种种困难,红军将士想方设法克服千难万险,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湘江战役中,红5军团第34师奉命断后,为掩护中央与大部队安全过江,英勇奋战,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受重伤不幸被俘后,硬是从自己的腹部伤口中把肠子拉出来扯断,壮烈牺牲。包座 战役中,刚刚走出草地的红30军,面对强敌,连军部的机关干部、宣传队员,甚至炊事员、饲养员,也都拿起武器参加战斗,与凶恶的敌人生死拼杀,取得了重大胜利。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

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战斗力,在武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能创造出以弱胜强的奇迹。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精神和剑;最终说来,剑还是要被精神所征服。”当年,红军将士凭着无所畏惧的钢铁意志和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习主席深刻指出,培养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在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战争中,大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坚定“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退缩”的意志品质,砥砺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血性胆气,使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融入军人血脉,既做到“不怕苦”,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决不被困难所吓倒;又做到“不怕死”,无论遇到多么凶残的敌人、多么危险的环境,都能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以换取战争的胜利。

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

长征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除了人民利益,党和红军没有也不允许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长征中,党和红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视百姓如亲人,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使沿途亿万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母亲送子从军、妻子送郎出征,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些动人场面至今都使人感动不已。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中,红军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刘伯承和小叶丹彝海结盟,贺龙做客归化寺众僧倾囊援红军,朱德与格达活佛真诚交往等事例早已传为佳话。据不完全统计,1933年到1936年间,四川省参加红军的至少有15万人,其中以通南巴地区为中心的川陕苏区参加红军的就有10万人,长征途中牺牲的四川籍红军官兵达4万余人。在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通江县王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掩埋着25048名牺牲的革命先烈。通江县有10万多群众参加了地方武装和支前组织,村村建有担架队、运输队和洗衣队,担负着提供给养、保卫后方、支援前线的繁重任务,全县共提供粮食5千万斤,有力支援了红军作战。

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所系,是军队力量之源。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队要发展,人民是后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107次提到人民,号召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告诫全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主席心中装着人民,党中央心中装着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利益都是最高利益,人民需要都是最高需要;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偏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改变。我军只有永葆人民子弟兵本色和军民鱼水之情,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既要缅怀党和红军创造的英雄业绩,还要牢记为革命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为今天幸福生活付出巨大牺牲的老区人民。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但伟大的长征精神穿越时空,长征的价值永世长存。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不仅仅是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那样: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