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为何产生着长久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家俊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0-21 05:01

长征因何吸引世界目光

■陈家俊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以史诗般的英雄壮举,不仅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吸引着许多外国人激情满怀地追寻长征、研究长征、宣传长征,为长征“洒下深情的泪珠”。

那么,长征到底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产生着长久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一)

长征体现了矢志不移、铿锵前行的伟大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万里征程。许多外国友人开始以怀疑和好奇的目光窥探着这支军队,是如何凝聚最大的力量,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美国著名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被长征亲历者冯雪峰叙述的长征图景所驱使奔向延安,1937年间,她和朱德进行了几十次谈话,完成了《伟大的道路》一书。“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她感慨,“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响是深远的。在当时的世界里,它激励着全中国儿女甚至世界人民一起投身维护正义和平、反对战乱侵略的历史洪流,在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胜利中起着关键的催化剂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革命斗争也不断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中汲取了斗争的智慧和力量。

(二)

长征彰显了众志成城、忠于信仰的崇高品质

万里征途中,党是如何凝聚全军的力量,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研究长征的胜利原因后认为:“在红军决定战略转移的事实公开之后,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去何方,没有人知道走到哪里才是尽头。很明显,能不能对党领导的决定强化认同和坚决执行,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而红军最后的胜利,也正是广大党员战士对组织的绝对信任和绝对服从,保证了各项正确决策的顺利落实。

以色列国防军退役军官武大卫从瑞金出发走长征路。大渡河畔,他感受着当年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场景,不禁感慨,“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组织,红军是不可能从敌人的围剿中完成大规模战略转移的。中国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从长征故事中学会了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坚决服从命令。”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后来回忆长征时也表示,“长征中,没有任何革命领导人投敌。长征的每一步都使他们变得更为坚强,最后毛取得了一致公认的领袖地位。”正如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认为的,长征沿途充满着各种政治斗争,挑战着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然而战争的最后胜利,还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依靠,才能很好地凝聚起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