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应进驻到哪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军辉责任编辑:菅琳
2016-10-24 04:07

让网络成为撬动心灵的支点

■陈军辉

马克思曾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影响冲击下,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信息网络时代,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就必须深刻理解新技术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影响,使传统教育方式与信息网络技术有效结合,让网络成为撬动心灵的支点。

思想政治工作能做到撬动心灵并不容易。一位基层带兵人精心准备了一堂教育课,生动的讲述、精美的课件,再加上微视频、微动漫的相互穿插,试讲时得到机关普遍好评。可没想到,在军营网络上推出后,一名战士私下里却说,“课讲得很精彩,形式很新颖,但触动不大!”他深刻反思问题在哪里,结果发现是因为网上交流调研所得多流于表面,导致官兵感觉教育课“听起来热闹”,却“敲不准鼓点”。

今天,手机、网络已成为基层官兵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军政治工作搭上信息网络时代的快车,内容更加丰富海量,形式更加新颖多样,使生命线更富时代性和生命力。把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是过好网络关和时代关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要看到,信息网络固然是观察舆情、了解兵意、教育灌输的重要渠道,是政治工作者掌握基层动向、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因为有了“键对键”和新媒体的高效、快捷,就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等内在规律。比如,有的把视频资料、理论知识、时事要闻等搬上网,点击量却不高;有的把互联网涉军舆情整理推送给官兵微信群,关注者却寥寥;有的设立了首长信箱,只有官兵意见和吐槽,却少有回应和互动……实践证明,不“走心”的网络政治工作不但无效,往往还会“走样”。

舆论场在哪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进驻到哪里。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但仅仅是进驻有形的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走进官兵的思想,而不是仅仅把信息网络当作工具。因为政治工作是撬动人的灵魂、贯注人的思想、走进人的内心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政治工作不走心,官兵的心就走、思就跑、情就散。没有政治工作者的真情投入,没有扎实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用上再高明的技术媒介,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同时,信息网络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不仅仅是便捷和高效,还有一些负面效应。尤其是当人与人之间的印象转变为虚拟的文字和符号时,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际关系看似拉近,实则是更加疏远。为了消除与官兵的“数字距离”,也需要政治工作者加大“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力度。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撬动官兵心灵,既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又不能忽视那些直接与官兵打交道的老办法、土办法。既提高网络能力、用好网络平台,真正与官兵一起融入信息网络时代,过好网络关和时代关;又发扬好我军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做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做到官兵心声有人倾听、官兵意见有人采纳、官兵问题有人解答。尤其是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在网上解决的,就在网上解决;不能在网上解决的,及时在网下给予解决,真正让网络成为了解官兵、贴近官兵、为官兵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展军事民主、接受官兵监督的新渠道。

(作者单位:63963部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