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对称思维提高攻防转换效果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军刚 贾红毅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6-12-20 02:46

非对称作战,是指用不对等力量、不对称手段、非常规方法所进行的作战。其实质在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趋利避害,以长击短,超越常规,出奇制胜。12月20日,《解放军报》刊发文章,阐述如何利用非对称作战思维提高攻防转换效果。

解放军报原文:

利用非对称思维提高攻防转换效果

■王军刚 贾红毅

非对称作战思维旨在制造并利用敌无我有、敌小我大、敌慢我快等非对称优势制胜战场。非对称作战思维在攻防转换中,既能被强势的攻方利用,以期更快、更易获取胜利;也可被弱势的守方用来争取难得的、甚至超乎力量对比的成功,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利用非对称战略谋划掌控攻防转换主动权。战争制胜的关键在于设计,谁在“庙算”时想得多一些,谁的获胜机会就大一些。攻防转换往往是战争进行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部分,不仅要在转换中求胜,更要争取通过转换取得整个战争的“势”。因此,相对完善的战争设计中,必须运用战略谋划掌控攻防转换的主动权。

非对称作战往往采取“非线式”作战形式,攻方可完全不按传统形式展开进攻,守方也可跳出被动防御的常规套路,发挥“以我为主”的战术思想以攻代守。从战略谋划的高度实施攻防转换,就要找准敌我之间非对称优势、运用非对称战法与敌速战速决,避免因使用同类部队、同种战法导致重兵相峙、强打硬拼造成长期消耗,影响攻防转换节奏。基于力量强弱的非对称优势,除兵力兵器、作战空间、机动打击能力、后勤保障体系等影响因子外,“一鼓作气”的军心士气、“师克在和不在众”的团结协作能力等隐性非对称力量,往往更能发挥制胜作用。运用非对称战法,“守为攻时攻亦守、攻为守时守亦攻”,攻防转换要求主动转换而不给敌人转换时间、空间和机遇。运用非对称信息手段、机动打击效能追求歼灭战避免击溃战,给敌以消耗,予己以补充,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利用非对称信息优势把握攻防转换节奏。信息主导决定了在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中,形成攻防转化时机,实现攻防转换所需打击效能,准确把握攻防转化节奏,必须在确保己方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夺取并充分利用非对称信息优势,即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

在攻防转换前的准备工作中,着力优化力量编组和模块设置,打通各级情报链、指挥控制链、火力链、保障链等信息链路,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依靠信息系统组织指挥作战能力。同时运用压制性、阻塞性和欺骗性电子干扰信息,扰乱敌方信息传递,打乱其作战指挥,致敌兵力和火力系统瘫痪,确保转得及时、转得必要、转得自如。攻防转换过程中,运用各种网络攻击技术手段,瘫痪或削弱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防辐射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等手段,对敌信息系统节点或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打击破坏,确保转得主动、转得灵活、转得安全。

利用非对称机动打击效能夺取攻防转换胜势。攻防转换时机稍纵即逝,机动打击必须强调速率和质效,这与非对称作战思维更加注重经济账和效费比的需求不谋而合。因此,战场空间必须依靠灵活快速、高效聚合的机动和打击效能形成非对称优势,“以快吃慢”“以高制低”“以强击弱”使对手难以招架,对其心理产生极大震撼和压力,陷敌于混乱与恐慌之中,最大限度地达成战役、战术上的突然性,并转化为攻防转化的最终胜势。

在非对称机动效能上,通过不断先敌而动、快敌而动,强行制造机动优势。由守转攻时,隐藏己方意图、分化敌方实力,不断在局部形成兵力火器优势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由攻转守时,边动边打,不断消耗敌方拉开双方实力差距,最终彻底消灭对手。在非对称打击效能上,一方面强调“施异斗巧”提高精度,即瞄准敌方防护能力最差、最难做出反应的薄弱部位,选择敌人最难以对付或无法做出有效反应的兵力兵器,使其无法摸清己方作战规律;另一方面强调“高效聚合”增强力度,即用最强之矛,攻最弱之盾,通过体系融合和信息聚合,借助全时域的信息网络和高速机动平台,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毁伤效能,在不同作战方向、作战领域实施非对称打击,使敌系统功能出现急速崩塌式下降,达成瘫体毁能目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