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战略定力:不能听到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邓艳平责任编辑:菅琳
2017-02-15 03:05

定力,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接力,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

有一个妇孺皆知的笑话:一对父子牵着驴上街,两人都步行,有人说他们脑袋笨;儿子骑,有人说儿子不孝顺;父亲骑,有人说父亲太狠心;父子同骑,有人说他们不爱驴;最后,父子只好抬着驴回家了。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如果自己没有主见和定力,处处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只能干出“父子抬驴”的傻事。

然而,现实生活中,“父子抬驴”的故事并不鲜见。有的领导干部耳根子软,偏听偏信,常被耳边风、枕边风、小报告之类左右;有的想法多变、摇摆不定,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高见;有的在原则面前不敢坚持,诱惑面前不能自持,发现问题不报告、不抵制,甚至随风倒、跟着跑;还有的热衷打听小道消息,听风就是雨,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听到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农民兄弟当然不会因为几声蝲蝲蛄叫就不去种地了。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面临的“蝲蝲蛄叫”则形形色色,既可能有“三人成虎、无足自行”的谣言,也可能有“作舍道傍、三年不成”的纷争;既可能有“众说纷纭、是非难辨”的喧哗,也可能有“名利相诱、拍马逢迎”的蛊惑。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定力,就不可能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保持乘势而上的态势,就不能做到改革发展有序推进,审时度势进退得当。

定力,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接力,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心中有数,才能行之有度。心中有定力,才能有主心骨、大格局、严要求;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不为艰难所阻,“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准事物发展的脉搏,找到应对问题的药方。推进强军伟业,特别需要这样的定力。

定力弱者事必衰,定力强者事定成。这里所说的“事”,既包括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大事,也包括单位建设发展的具体事;既包括完成某项任务,也包括修身养性。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定力的内涵很丰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缺乏政治定力,思想之舵就容易迷失方向;缺乏战略定力,决策谋划就容易出现失误;缺乏道德定力,“心中之贼”就容易出笼作恶。领导干部要想不被“蝲蝲蛄叫”所干扰,最紧迫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道德定力。

政治定力好比一根“定海神针”,心中有了它,再大的困难风险也能够泰然应对。在深化改革中,如何做到“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在正风肃纪中,如何做到“信任不放任,严格不失度”,都需要领导干部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应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摇摆、态度暧昧。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干事创业贵在只争朝夕,难在久久为功,既要有中流击水的火热激情,也要有攻坚克难的战略定力。领导干部提高战略定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时和势;提高自己的自信力,科学应对危和机;提高自己的意志力,自觉做到常和长。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决不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畏惧、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就一定能够钉好每一颗钉子,砌牢每一块基石。

严格自律,提高自己的道德定力。物质诱惑再炽烈,只要心有定力就不会溃坝;即便监督缺位,只要战胜“心魔”就不会逾越底线。“我们征服的不是山,是我们自己。”领导干部保持定力就应放下欲望的负累,摆脱名利的羁绊,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解放军档案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