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一带一路”巨笔擘画时代蓝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解辛平责任编辑:李晨
2017-05-12 04:16

(二)

“一带一路”倡议,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历史中走来。

自张骞“凿空西域”,中西方交通实现历史性开拓。以汉都长安为起点,连接贯通亚欧非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沟通、交流、发展和融合的历史舞台。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与亚、非两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

大漠孤烟,驼铃声声;波光粼粼,云帆高张。通过陆、海两条漫长的线路,商人、工匠和使臣络绎于途,茶叶、瓷器、铜镜、香料、琉璃等,一起往返于万里之外的异国市场,那是一幅幅“丰富多彩、辉煌繁盛的画面”。佛教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更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高峰。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李商隐的诗是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古丝绸之路,以和平的方式开展贸易,传播文化和科技。依托“陆丝”“海丝”两条大道通途,沿线民众相知相交,中国的活字印刷、火药以及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等,传向四方。千年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古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

而最为宝贵的,是其蕴含的“精神密码”——陆地和大海,不应是骑手和水手的厮杀地,而应成为民众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从理念、愿景到行动,“一带一路”倡议传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凝聚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文化精髓,显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这一倡议,能让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经验。中国快速发展的路径,世人关注;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世人关注。中国的发展经验,包容性强,它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能让世界更好地搭乘中国的“快车”“便车”。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与中国对接,就是乘坐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沿线各国发展规划,不另起炉灶,以实现优势互补。

“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对“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赢的理念作了深入阐述,点燃了沿线各国积极参与的巨大热情。

纵观全球,论规模和影响力、号召力、动员力,世界上的国际公共产品,能与之媲美者鲜之,堪称典范。

(三)

“一带一路”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展现出一个东方大国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崇高追求。 

近现代以来,西方的快速崛起,看似“一时无两”,甚至让有的学者断言“历史终结”。然而,历史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有时还不无讽刺。谁曾料想,当人类的脚步踏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拉大…… 

曾是全球化鼓吹者和受益者的国家,一时间竟被逆全球化思潮所笼罩,国际社会苦无良策。

“世界到底怎么了?”人们在焦灼与混沌中发问。

有人将“罪责”推给全球化,有人重拾孤立主义,各种思潮混杂。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我们要携手合作、促进共赢,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迷茫之际,中国响亮地发出时代强音,坚定地站在时代潮头。

从亚信上海峰会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到G20杭州峰会引领世界经济新航程,从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东方大国一次次展现了责任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用新的发展观、合作观、义利观,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合作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规避和消解了全球化面临的风险,使之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为全球化注入了正能量,给中国和世界都带来了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实实在在转化为持续增长的动力,筑牢了命运共同体的坚韧纽带。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世界经济增长历程表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愿同国际社会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