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潇洒,陈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郑蜀炎责任编辑:董玥
2017-07-19 10:49

何为潇洒

●潇洒显于外而源于心,或者说是心智彻悟后的自信,也是一种理性的个性提升

中国字极富形象感,譬如“潇洒”二字的偏旁,皆从“水”,一下让人想起句俗调:“如要长得俏,走路水上漂。”这倒是挺形象地勾勒出形态的潇洒之状,但“天地无意,男儿有心”,真正意义上的潇洒,不仅是衣冠容貌之状,也是一种精神高度的表达,既有跟着感觉走的率性飘逸,亦呈现着充满进取心的价值观。

应当说,潇洒这个概念是东方文化特有的,从比较学来看,它与西方文化中的浪漫有着相似的美学解读,但更有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风骨”二字蕴含其中。孟子所说“集义所生”的“浩然之气”,其实就是一种高贵的潇洒。“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陈毅的《梅岭三章》无啻于生命的绝笔,但却是充满了笑谈生死、拊掌挥洒的大潇洒;194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四川编写《中国建筑史》,耳畔已闻日寇的炮声,林徽因笔未停、唇轻启:“我们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其“淡兮若海”的潇洒之态,愧煞多少惊惶者。

潇洒显于外而源于心,或者说是心智彻悟后的自信,也是一种理性的个性提升。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大小小600多个皇帝,无不喜欢和老天爷搭上点关系,可是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发现,唯独秦始皇是一位从来不讲“天命”授予的皇帝,在著名的琅琊台石刻中,甚至还直斥古代的三皇五帝假借鬼神,欺骗民众。他总在诏书中说“寡人以眇眇之身……”(眇者,微小也),谦词之中,却充盈着千古一帝的自信与潇洒。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趣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差别和实践证明。”潇洒亦是一种旨趣的体现,不可脱离人的修养品味来谈。有人放浪形骸、言行无拘,那不叫潇洒叫痞行劣迹。宋代诗人石曼卿在海州作通判时,衙门附近有一座秃山,他就组织衙门里的人用泥巴裹着桃核往山上扔,比谁扔得远,一时成为当地习俗。几年下来,竟然满山桃花绽放,成为一个有名的诗典。苏东坡有诗记之:“戏将桃核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虽然这种文人的潇洒未必能够解决百姓生计,但比起那些一到寺庙池塘就扔钱币的人来说,趣味和格调的差别还是一眼就能分出高下。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是人们常发的感慨。其实,潇洒之情状即是“世风”的一部分。当代哲学家马尔库塞称,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很容易变为“单向度的人”——人们的外在行为,往往经过内心层面的各种功利计算与过滤,再筛选出以利害关系为单向度的存在。人选择功利可以理解,但如果生命中只有认同现实、获取物质、弋名弋利这一个“单向度”,那么,理想、精神都将因无利可图而被轻易地背叛;道德、责任也将渐渐失去自我担责的勇气。而一个对利益投怀送抱,对功名汲汲以求的人,是没有资格谈潇洒的。

人生潇洒不潇洒又如何潇洒,各有追求和标准。甘地的话可作为一个参照,他说,有7种事情将毁灭人类:“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劳动的富裕。”我觉得可以再加一条——没有潇洒的生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