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种“能力包”是什么,怎样能用好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程明明 杨宇杰责任编辑:董玥
2017-08-10 10:48

面向联合,打好军种“能力包”

●抓住“能力包”这个战区和军种的结合点,也就抓住了处理好军队建与用、制约与协调关系的关键抓手

编者按

现代战争条件下,遂行一次简单的战术行动,通常需要投入多种能力。随着军事技术发展和组织形态演变,军事能力日益细化、专业化,身处联合指挥机构的联合指挥员,不可能也并不需要精细了解各军种的专业能力,供其调度使用的往往是经过多级抽象和融合、直接对应任务的集成能力,即所谓的“能力包”。从宏观和全局看,对日益细化、多样化的军种专业能力进行综合集成(通俗讲即“打包”),是提升军事资源利用效益的必然要求。如何认识军种“能力包”,怎样打好军种“能力包”,成为军事理论研究不容忽视的课题。

想象军种“能力包”:一个例子

要将种类庞杂、数量众多、层级领域纵横交错的军种专业能力“打包”,需首先回答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将哪些能力“打包”,用什么来“打包”,由谁来“打包”,“能力包”的价值如何排序,怎样才能用好军种“能力包”,等等,进一步抽象,可大致归结为什么是军种“能力包”、怎样打好军种“能力包”两个基本问题。

回答什么是军种“能力包”这个问题,可以借用苏-30战机挂载方案的案例来说明。

苏-30有12个武器挂点,生产厂商交付战机时,提供了144种搭配不同弹药的武器挂载方案。部队使用战机作战时,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自主筛选出最优或最适用方案。案例中“制造商——产品——用户”三者间的关系,可放大对应“军种——军种能力包——战区”。

在这个案例中,飞机制造商的角色类似军种,在充分掌握飞机性能参数的前提下,向用户推荐挂载方案。144种挂载方案,就好比一份军种“能力包”清单,表面看是一本指导部队使用战机的操作指南,实质上是一种旨在帮助部队执行任务的服务,高级服务可能还包括144种挂载方案的优缺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使用战机的部队对应“能力包”概念中的战区,作为直接用户,他比厂商更熟悉挂载方案的实际运行环境,因此拥有方案的最终选择权。事实上,部队通过日常战备训练和演习演练,会从144种挂载方案中筛选出一些方案,建立起与不同任务的相对应关系,同时根据方案在实际运行中展现的可行性、可能性、效果、效益等指标,对方案进行价值排序。价值排序靠前的挂载方案,将被用作厂商生产、军队采购、部队演训的重要依据。

上述例子尽管简单,但突破了我们传统上对“产品”的认识,揭示了“制造商——产品——用户”三者间关系的本质。正如设计师设计的不是“杯子”,而是“解渴方案”一样;苏-30制造商提供的也不只是一份武器挂载方案,而是部队特定作战背景下可能需用的服务。突破了这一思维定式,我们便盘活了对军种“能力包”的全部认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